上海将举办首个国际性小提琴大赛——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8月正式进入为期20天的比赛环节。在说明会上,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大赛执委会主任周平介绍,即将来沪参赛的34名选手中有很多都曾拿过国际奖项,评委团更是来自海内外,群星闪耀堪称豪华,奖金额度也绝对称得上世界最高,“已经震动了中外音乐界”。
“在学习小提琴基数庞大的中国,专业赛事却屈指可数,在南方地区更尚属空白。举办享有国际声誉的高水平艺术赛事,不仅是城市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更弥补了上海音乐艺术领域的空缺。”周平认为,国际小提琴大赛不但能推动音乐人才的流动,也扩大上海国际级的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而之所以以艾萨克·斯特恩之名命名,是因为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1979年时到中国进行了访问,并在他的有生之年持续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投入关注,对中国年轻艺术家给予了鼓励及培养。
比赛自去年9月份启动以来,共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名参赛报名者。经过一轮DVD预选评审,最终34名选手入围上海的比赛,海外选手占据三分之二。这些选手均曾在各种国际小提琴大赛中获得过奖项名次。
大赛评委会主席由艾萨克·斯特恩之子、著名指挥家大卫·斯特恩,及多次代表中国受邀出任多个全球顶级小提琴赛事评委的徐惟聆教授联合担纲。此外,还有11位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所组成的权威评委阵容。比赛设六个常规奖项,其中10万美元大奖奖金更是打破了全球同级别比赛奖金数额的记录。
对于这样一项高水准的国际性赛事,如何保证其公正、公开、公平?赛事组委会也是动足了脑筋。比赛将在初赛和半决赛中采用双重打分方式,并将对外公布每位评委对选手的评分和评语。而评委与选手之间若存在师生关系,都必须在赛前向组委会做书面申报。
不同于其它国际顶尖小提琴比赛的是,上海艾萨克·斯特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特设从参赛选手中评选的“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和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的“艾萨克·斯特恩奖”,用以奖励出色演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选手和在用音乐诠释人文精神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士。
艾萨克·斯特恩
或许很多人还依稀记得1979年中美两国刚建交不久,著名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首次访华时的盛景。一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用充满人性温暖的捕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音乐文化生活。除音乐会外,斯特恩还造访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细致入微地指点中国学生。而在他的职业生涯里,舞台下的方寸之地,是其另一个不倦的耕耘之地。指导、栽培和提携新人,铸就了艾萨克·斯特恩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为纪念他这种将音乐演奏与人文关怀交织渗透的精神,此次比赛沿用了“艾萨克·斯特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