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弦长琶音,是学钢琴必须经历的。其练习点主要在于不同调性上的不同位置不同跨度以及大跨度转指的学习。往往成年人学钢琴要多练习主和弦长琶音,这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基础之一,长琶音式的伴奏可使得曲子更加柔和和优美。
那么长琶音的最大难度在于转指,转指是导致长琶音节奏紊乱的最大杀手。其实,长琶音的转指与练习音阶的转指一样,只是跨度更大而已。
一、右手上行(下行更为重要,认真看)
1、转指时,你可以想象你准备荡秋千,看到一个柱子摇摇晃晃的秋千你敢不敢上?显然不敢,怕摔了。转指也一样,你需要把转指时的3指或4指,弹下去后稳定地让手指按到底,不同的钢琴老师有教不同的触键方法,(我有我的,而且有可论证的物理力学原理,不继续深入),然而最终结果是手指需要牢牢地站稳在琴键上,这是关键……这样就好比秋千的支柱稳定了。
而绝不能像某些人所说,“ 跳音的短和快速弹奏中某一个音符的短,你可以说在情感上有不同,一个跳跃有活力一个怎么怎么样,可是我告诉你,那只是人的主观情感感受。在声学上来讲,它们就没有什么区别。想想跳音点最普遍的定义:缩短当前时值的一半——是不是最终落实到时间长度上?那和十六分、三十二分这样的在跑动中常见的短时值音符的效果怎么会有区别呢?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弹得足够快,跑动中单个的音时值就会缩短到和跳音的效果相差无几的程度。就好像一个一个的点,当它们沿着同一个方向快速运动时,在我们眼里出现的就是一条线。同样的,我们以弹跳音的感觉来弹跑动中那些短时值音符,也不会显得断断续续。不过,请注意前提条件——速度够快。为什么呢?”
具体为什么,文章最后讲解!
2、此时你的大拇指就好比是个调皮的孩子,在3或4指支柱的支撑下,在下面调皮得荡来荡去(往里钻然后出来,再往里钻然后出来),“支柱”需要持续有力按到底,因为以它为支点的,切记不要急着去弹下一个音,而是让大拇指荡一会,直到可以轻松地控制它自由地来回摆动,从紧张用力到放松。此时你已经完成音阶的正确转指了。
3、由于琶音的跨度较大,所以哪怕大拇指往里钻荡到最大距离也够不到。此时你的“支柱”可往右略微倾斜,但是弹奏点绝对不能动,最后让大拇指荡进去一定距离就能到达下个琴键的上空,并继续按自己的需求发力触键。
整个过程需要感受力量在每个手指上的转移,做最慢的动作去体会。
二、右手下行(有圆规的拿出来看一看)
1、下行时,大拇指做“支柱”,需要有力地按到底。
2、如果假定是转3指,下行时的转指是3指跨过1指,是吧?!就在这里,学生容易犯错,往往几乎所有的学生喜欢去“瞄”下一个音,为了弹到下一个音而找过去。没错,你现在这样做没问题,但是以后就苦了。(成年人学生只是玩玩而已的,就不需要往下看了)如何需要弹到10级左右的,P=144,1拍4个音,也就是1分钟需要弹144乘于4个音。往往学生就在琶音加速后完蛋。为什么?
因为加速后根本没有时间去找音,那么大的跨度凭什么准?——确定一个圆,由圆心和半径组正。同一个圆半径相等,那么如果大拇指是圆心,下一个音到大拇指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你只要控制并确定好你转之前大拇指到3指的距离大致等于大拇指到下一个音的距离,不就好了吗?!
此时还不够,因为大拇指没有准备好做圆心的准备。以下是我国钢琴家刘诗昆老师的理论:大拇指稳定地定在琴键上,转指时大拇指犹如“躲”进手心一样。 其实你在实验时会发现,你的大拇指是在定点动的,只是仍旧站在那个点上而已。
总结一下:圆心+半径+画半圆,就是下行转指的关键。努力练稳后,你尝试闭着眼睛,圆心+半径+画半圆,是不是弹到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尝试提速了。切记,提速时不要急于求成,移动了圆心,变动了半径!
如何用错误的方法来练习,你加速后就会靠运气来弹准,或者是无休止的练习。一切为了“可持续发展”。
对于某些人的言论,我先不急于反对,我对你的“声学依据”没听说过,不妄自加于评论,但是如果高速的都要弹短,那么对于专业钢琴演奏着最浅的《革命》练习曲,左手高速着,能飘吗?用你所说的方法,那种急切的心情能展现出来吗?
其次,最近我们上海车展,学生送了一大堆票子。我看到一辆布加迪很是喜欢,开车的人都有着感觉,烂车高速时是飘的,也就是跳音无论发力点在哪里,最终都要“往上提的”。然而好车呢?能开300公里/时以上的车能飘吗?
加速不是那么容易的,加速需要许多前提条件,乱加速只会导致节奏不稳。如果要写又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加速不仅需要正确的触键;还需要“领导”,那么多音你心里没领导如何区分?;正确思路下的量变产生质前,最最重要的是心态! 往往有些女孩子,小公主式的心态,从来急不起来,也就是加速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情绪对于加速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