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积极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以及正在阅读的钢琴心理学。有些突然冒出来得想法保留在这里,以便以后总结。
1.钢琴教学是属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定离不开教学的普遍法则和规律。研究教学普遍规律有助于解决钢琴教学中得诸多问题。
2.关于学习动机。一个正常人发生行为活动一定有其目的性,这种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活动的产生必然和内心的愿望有关。这种愿望就是推动行为发生的动力。也就是动机。而促使学习行为的发生的愿望就可以被称为学习动机。周海宏先生将钢琴学习的动机分为了三类,即自发的学习推力,正面外部环境所产生的拉力和负面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徐行效先生在其《声乐心理学》一书中也将动机做了三个分类。即:短近的动机和长远的动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而动机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心理需求,这又要回到马斯洛关于人类心理需要的阶段理论。
3.在周海宏先生的三个动机的分类中,显然自发学习是占主导地位的动机。这也符合积极心理学的一些观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要获得幸福感,获得积极体验(福乐体验)的前提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一定能产生福乐体验,它还需要意义的推动。
4.正面的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成功体验或者准成功体验。比如有一个偶像,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谭洁的成功对自贡琴童的学琴热情起着很大的鼓励和推动作用。心理学中有一个阶梯理论,就是将目标任务结构的方法,通过这种结构让孩子能够不断的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这种成功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5.负面的外部环境指的是来自于父母或者老师对孩子的要求。由压力而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6.在周先生的三种动机中前两种可以归为一类就是主动动机。后一个可被归为被动动机。显然主动动机的成效远远大于被动动机,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是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不断的施压甚者是打骂的行为。
7.徐行效先生所说的短近动机和长远动机实际上与周海宏先生所说的拉力是很相似的,都需要有一个正面的外面环境的促发。
8.作为教师不要把从学生身上获得成功感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不要只对专业负责,而是要对孩子负责。要让孩子快乐的学琴,而不是很不快乐,很不情愿的学琴。有的教师可能水平很高,但不见得是个合格的儿童钢琴教师。
9.陈位元老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有一次我在陈老师那听她给孩子上钢琴课的时候,我对她说,我认为巴赫的学习以及教学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的原意,是希望陈老师能够接着话题说点她的经验。但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我触动很大,她说她也教不好巴赫,只是按照谱子去教,没有去乱教而已。一个教了一辈子钢琴,而且颇有成就的老教授尚且如此的谦虚,何况我呢?这句话勉励着我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希望我没有误人子弟。
10.黄柏庄老师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儿童音乐理论教学家,按说音乐理论是门非常枯燥的学科,这门学科即使是音乐学府的学生们都不太原意学习的学科。可是在黄老师那却恰恰相反,来学习的多半是小孩子。这是一怪。第二怪,是这些孩子的学习热情之高,哪怕生着病也要去学。第三怪,就是黄老师从来没有因为他们是业余琴童或者为了保留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降低他们的学习训练的难度。相反他的学生水平之高,小小年纪甚者超过了许多音乐高等学府的学子。其中包括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深造的谭洁,进入四川音乐学院深造的马凌楠,进入中国音乐学院的李妮莱,上海音乐学院王静雨等等。还有一些已经记不起来名字,只记得大耗子,小耗子的称呼了。这是黄老师对他耳朵最好的几个学生的爱称。这不可不谓是一个教学奇迹。一群业余的学生抱着如此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这比钢琴,小提琴枯燥百倍的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而他们的水准亦被业界广泛认可,甚者他们中的还有成为高校视唱练耳教师。黄柏庄先生所著《未来音乐家——基本乐理40通》是我见到的迄今为止最为杰出的儿童音乐理论专著,万分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著作无法再版。黄老师不赞同过度的练习,他常常对我们说,只要懂起就算数。黄老师擅长精简提炼,以及不断寻找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他所创的听变化音的三种方法。他在教学中还擅长于打比方和做形象解释。例如他在对对音程冠音、根音讲解的时候,将冠音作帽子解,戴在头顶。根音就是树根在树的最下方。转位就是翻跟斗……他擅长在教学中插科打诨,开开学生的玩笑,使得教学松紧有度,气氛活跃。或许,这就是学生们喜欢这么课程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