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引》是一首流传很广的琴曲,此曲最早见于严天池所辑的《松弦馆琴谱》,在此后的三百余年中,先后被三十一家琴书谱集传录。这里所讲的《良宵引》是顾梅羹教授据家传的《百瓶斋琴谱》本重订整理的,收录在他的著作《琴学备要》中。
《百瓶斋琴谱》是川派琴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成书于清咸丰六年前后,由张孔山嫡传弟子华阳人顾玉成编纂而成,因其书斋名为“百瓶斋”故此得名。该琴谱共收录琴曲二十四操,均为川派的代表曲目,对于近代川派琴学的影响至深至远。
《琴学备要》成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是一部六篇、二十五章、近二百节几十万字的琴学巨著,涵盖着古琴制度、装备、演奏方法、琴曲、打谱、论音等等。除继承收录了《百瓶斋琴谱》中的重要琴曲外,还并收了诸多流传较广的传统名曲。纵观顾梅羹先生的《琴学备要》,其琴曲之丰富、谱例之详实、考据之精妙实为近现代琴学之集大成者。《百瓶斋琴谱》与《琴学备要》两部琴书谱集,乃华阳顾氏为近现代琴学做出的一大贡献!
《良宵引》的作者
关于此曲的作者,至今尚无定论,一说是隋初名将贺若弼所作,如《天闻阁琴谱》本题解中写道:“贺若弼所作。当其天高气爽,月朗星辉,可以弹琴味道,饮酒赋诗。此曲节短韵长,指法简易,可为初入门之曲。”也有认为是虞山派琴人创制的,如《百瓶斋琴谱》本中《良宵引》的原跋曰:“《良宵》一曲,出自《松弦馆》、《大还阁》,前未见之,盖虞山诸人之创制耳,而说者以为隋贺若弼所作,不知何据……”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为隋朝初期的著名将领。余查看《隋书·贺若弼列传》,其中虽然有隋文帝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委以平陈之事,经略一方的记载,但是并未提到其通音律善作曲。再从此曲“韵多声少,注重意趣”的整体风格来看,应该是明代中后期的作品。当然也不排除前人创作,后人反复加工整理的可能,我更倾向于《百瓶斋琴谱》的说法,在此姑且存疑,待以后有更详细的资料后再作研究。
《良宵引》的曲和意
《良宵引》是一篇情景交融清幽恬畅的佳作。曲虽小,却法度严谨,是典型的“ 起 ” 、 “展” 、“ 落”三段体式。首段为“起”,以轻清之泛音开篇,用舒张淡雅的旋律平稳向前推进,勾勒出一幅天高云淡月朗星稀的美妙画面,并结束在其主音1上。其中“背锁”和 “轮”的使用有风吹廊铃之意,“散勾一二三”以及“双弹”则有隐隐传来鼓声钟声之感,“双吟”和“落指猱”有清风拂面之情。在这一段落中,作者用不同的手法分别对“视觉”(天地广阔,明月高悬)、 “听觉”(廊铃钟鼓之声)、“触觉”(清风拂面)进行了描摹,并使用古琴上一些独特的指法让这些景致显得真实,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乐曲的表现极为丰富细腻。可见作曲者构思之巧妙,手法之独到。
二段开始承接上意,继续对景物进行描写,其中“打圆”的运用描摹出月挂中天之境。从此处开始,琴曲逐渐转入写人与抒情,试想,再美好的景色如果没有人在其中还能有什么意义呢?再美好的景色又如何能够表达出人们心中的爱意呢?所以,自此之后,曲调一转,两用“应和”三用“缓”、“急”,用极其细腻的“吟”、“猱”和大量的“绰”、“注”以及回环往复的曲调描写出淡淡的欢声笑语,大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感。最后六用“齐撮”来烘托气氛并将乐曲推向高潮,以此表现出一派祥和宁静且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一部分的作曲是《良宵引》中最为细腻华彩的部分,是那样的流畅自然,音乐的语言感被发挥到了极致。最后以“掏撮三声”作结,使之感到沉稳结实,后以“带起”为引,导入末段。
第三段为“落”,笔锋一转,由对人物画面的描摹回归至景物的描写,开首两用“打圆”再次写月,使琴曲的意境发生转变,为“淡出”做好准备。最后在按音与泛音的交错使用中完毕此曲,使人有意蕴悠长之感。值得一提的是,结尾最后一音使用了按音和泛音同时弹奏的方法毕曲,突出了天人和合的思想(按音如人,泛音如天),达到了人和自然合而为一的境界。
结 语
琴曲《良宵引》对于指法的运用十分全面,除了常见的“抹”、“挑”、“勾”、“ 剔”、“ 吟”、 “猱”、“绰”、“注”外,还运用了“背锁”、“轮”、“双吟”、“双弹”、“打圆”、“应合”等古琴演奏中常见的指法,这些指法的正确掌握对于初学者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在演奏方面整曲应以舒畅散淡为主,要以平和轻松的心情,端庄大方的体态,张弛有度的指法来进行。其中“背锁”与“轮”要弹得清脆亮丽;“落指猱”和“双吟”要弹得圆活无碍;连续的“应合”要弹得连贯自然;“双弹散勾一二三”一句右手要弹得收敛一些,虽然琴书有云“双弹”如勇士赴敌场”。然而在《良宵引》中自然不能用此等方法,应该弹得内敛中和为妙,以表现出恬静舒畅的意蕴和清夜闻钟的景致。
另外,《百瓶斋琴谱》本中《良宵引》的原跋曰:“首段四五两句七六五弦,各谱皆用单音勾挑,兹独以双音齐撮出之,愈觉涵和大雅。虽小曲而气度安闲,韵味隽永。”然而在《琴学备要》本的《良宵引》首段中并未找到《百瓶斋琴谱》本中所说七六五弦的双音齐撮,反倒是改由单音“勾”、“挑”等指法完成。由此可见顾先生在这两句的表现上是有所取舍的,他结合了《五知斋琴谱》等谱本进行合参,重新订拍整理,弃“齐撮”而用“勾”、“挑”,使音色稳健,从而使音乐达到更加平和的意境。顾先生并未因《良宵引》是家传曲谱而固步自封,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以期使此曲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
纵观《良宵引》此曲,大雅恬静,舒畅自然。细细想来,何谓良宵?仅仅花前月下,和风熏畅便是良宵了吗?古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人的心境,若有一个平和良好的心境,那么何时何处不是良宵呢?良宵在心中!
宋大年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