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所说的电子琴存储和制作功能是怎么一回事?是说钢琴适于演奏
答:乐器最早诞生时肯定是为了演奏的。钢琴当然适于演奏,这无可厚非。电子琴最早产生时,也是为了演奏的。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电子音乐的制作与存储成为可能。电子琴由于既是键盘乐器,又是电子乐器,因此,完成这项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任务,也必然会落在了电子琴身上。主要方向为制作音乐的电子琴成员,称为电子合成器。
音乐制作,简单地说,就是把一段音乐的各个声部都分别录制到存储器内,然后经过修改编辑调试混合之后一起播放出来。那些歌手的专辑是经过音乐制作的。分声部把每个乐器的和歌手唱的给录下来,然后加工成为一首完整的带伴奏的歌曲。通过制作可以让音乐更加精确与完美。有的歌曲乐曲需要一些特殊效果。所以不能拿现成的而是需要去整合。
而电子琴的一个特点就是用了辅助存储技术。在演奏的过程中如果要切换音色节奏,要事先把它存储在一个快捷键里。中高端的琴可以编辑节奏甚至音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去制作出新的节奏型并储存,甚至还可以在网络上传播制作出的成果。这样,一台琴的基本音色节奏是有限的,通过网络一共享就是无限的了。
电子琴的存储当然也可以是声部的存储。完全可以做出几个声部的背景音,然后在播放的同时弹奏旋律。但在现场演奏中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而且在不少场合还是被禁止的。这里有一点要明确:“弹一个键同时发出三个音”,和“弹一个键发出一个音的同时播放两个音”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效果的设定,在电子琴中算是演奏者弹出来的。因为他不动手就不会发出个这三个声音。而后者中只有一个音是演奏出来的。另两个音不演奏也可以播放出来,属于音符存储制作的范畴。
只要是乐器,它就必然要有实时演奏。电子琴也是如此。它的制作功能,并不会代替现场演奏的重要性。试想,在即兴性很强的场合中(例如《实话实说》),如果存储好所有所需的音乐片段,在需要的时候把它现场调出来,这是很不现实的,哪怕存储成千上万首,也会有遗漏。而且怎么及时调出来也是问题。同一个音乐片断还要在速度、力度、配器上有变化。这个时候,一定要现场弹奏。事先存储在此时简直是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人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事先安排好了内容的音乐会,也需要演奏者的投入地表演,谁也不喜欢“假弹”,也绝对不会坐在音乐厅里找一个CD机在台上播放着存储制作得再好的音乐(除非是特殊目的)。人们需要的是演员人与琴的互动和融为一体。这个世界也是这样,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才会变得那样的神奇、绚烂。比如神六,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不是因为飞船在天上,而是因为有人在天上!
只要人们还不想这世间一切都“纯自动化”、“机器人化”,电子琴的实时演奏就会是一个永恒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