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二胡发声中噪音的科学探讨

  前言:   在上篇文章中提及二胡乐器的科学定性描述,本篇文章著重在乐器发声上的探讨。对乐器的静态发声定论后应再为乐器做实际发声的探讨,所以笔者此篇做论述二胡发声中噪音的产生及解…

「分享」二胡发声中噪音的科学探讨

  前言:

  在上篇文章中提及二胡乐器的科学定性描述,本篇文章著重在乐器发声上的探讨。对乐器的静态发声定论后应再为乐器做实际发声的探讨,所以笔者此篇做论述二胡发声中噪音的产生及解决探讨的概述。

  一、各种乐器在研究上的科学介绍:

  乐器声学研究虽视各个乐器的发声原理而有所不同,但其中亦有些共通的方法。就旋律性乐器而言,必须把发声部份与共鸣部份拆为不同的系统研究,再探讨彼此的耦合,共鸣部份的物理特性通常由“输入阻抗曲线”(input impedance curve)来叙述。管乐器的发声部份可以是气流喷在平面的边缘并且被分为两股,另一发声方式为气流通过平行薄片间的缝隙引起它的快速开合,笛属于上述中前一类,单╱双簧乐器、铜管乐器及人声属于上述中前后一类。管乐器的共鸣部份为管身内的空气柱,以实验测量它输入阻抗的方法,是在吹嘴处放置正弦波声源并以定速气流吹入管身,测量管口的音量。而本篇的论述重点在弦乐器。弦乐器涉及的振动系统很多,以西方小提琴类乐器而言,计有弦、桥、正面琴板、共鸣箱内的空气、背面琴板等。讨论弦的振动要考虑演奏方式(拉弓速度及压力、拨弦或击弦位置),以及琴弦异于理想弦的物理特性(纵波、阻尼系数、杨式弹性系数);共鸣部份的输入阻抗测量,则可以在桥施以微小的正弦振荡,测量该处的速度与加速度之比。

  固有振动模式分析(mode analysis)致力于把系统的振荡分解为固有振动模

  式的叠合,每个固有振动模式都以其固有频率(eigenfrequency)及固有

  形状函数(eigenfunction)来叙述,这样的分析在打击乐器的声学研究中居于中

  心地位,而弦乐器的琴板振动也必须用到这个观念,现今用雷射干射仪(Laser-

  interferometer)作的固有振动模式分析,其在高频测量的精密度远胜从前。此

  外,有限元件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致力于将复杂系统拆为耦合的几

  个系统、无所不在的非线性现象(nonlinearity)深深左右著许多乐器的发声,

  以上这些都是乐器声学进阶理论里最重要的几个议题。最近研究中国乐器的方法以

  此项为主(郑德渊《二十一弦筝之声学研究及其音乐之研究》。台北:学艺出版社。

  就是利用此一先进仪器及理论对中国乐器—古筝来做研究)

  另外,音乐家以音强、音高、音色(或称?音品)作?乐音三大要素,客观上决定任一声音的物理参量是声压、时程和频谱。对乐音而言,声压决定它的强度或响度感觉,频谱决定它的音色。音高在声学上称?音调,由频谱中的基音频率决定。若基音消失,音调的感觉不变,由谐音系列的结构决定。乐音一般不是稳定持续的周期信号,其时程可分?增长、稳定、衰减三个段落。不同类型的乐音,三个段落的时间不同。例如弹弦音和拨弦音的增长段比拉弦音的短促得多,并且几乎没有稳定段。在增长和衰减段,乐音的频谱与稳定段可以有显著的不同。因此,乐音的音色与时程的关系很大。对乐器的每个部件,都可以分析上述参量,以总结出音质优美的乐器的最佳声学条件。

  另一音乐中以稳定的、周期性的声音现象为主,故研究的方式常以频谱分析为主,与频谱分析相对的是从时间角度作的分析,这两种切入方式(frequency-domain / time-domain approach)各有所长,传统的研究偏重于前者,但在非线性现象渐受重视后,诸如启始鸣响与收束鸣响(starting and finishing transient)的研究,便必须以时间的角度对微分方程式或积分方程式求近似解。

  对乐器和人的发音原理的研究是从激励器、共鸣器、辐射器三大部件来入手,以求得最高的发音效率和优美的音色。简单的响器,其激励、共鸣、辐射合?一体,如锣;电子合成乐器则用电路来模仿激励器和共鸣器,辐射器就是扬声器。

  在实务上,有几个观念常用来描述各种乐器的声学特性,例如乐器的初始鸣响、收束鸣响,以及发声的方向性等。乐器声学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则是演奏技巧的声学探讨。与演奏相关的还有乐器的制造与改良,像大提琴的狼音(wolf tone)现象困扰著演奏者,便是一个乐器制造者需要致力克服的问题。

  二、二胡发声原理中噪音的产生原理及解决方式:

  以二胡来说就是弓擦弦的声音,声音的频率视有效弦的长短而频率就有所不同。另ㄧ个会产生主振的地方是在琴码以下的地方,有另ㄧ个固定的振动为谐振,ㄧ般而言谐振是频率是主振的1/2 1/4 1/8 或者是主振的1,2,4倍 因此在拉胡琴时产生的频率不只ㄧ个倍数的振动,而是有好几个倍数的振动,只是被主振盖掉了,人听不到,既使听到了也是协调的。

  第三个是共振,也就是说两个不同的音源,在同ㄧ个频率时,会产生最大的共振。而当这个共振大于主振时就会产生刺耳的声音,这也是ㄧ般所谓狼音的产生。当琴马以下的震动刚好跟琴弦的主振或谐振产生最大的共振时,狼音就出现了,除非你可以叫琴码以下的弦不振动。以下提及二胡噪音(狼音)的产生:

  (一)、在陈俞生‘二胡狼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文中有提及:

  琴玛下方琴弦振动波能量一部份传到琴马上方,由于此一振动波和琴马上方的第五次谐波发声冲突,这就是产生狼音的原因。而新琴的皮膜紧,声波阻抗大,琴玛下方琴弦振动波大部分传到琴马上方,对于琴马上方弦的振动影响较大。就琴的皮膜松,声波阻抗小,吸收琴玛下方琴弦振动波,所以对于琴马上方弦的振动影响较小。这也就是新琴比旧琴容易产生狼音的原因 。

  (二)、另ㄧ个产生共振及谐振相冲突的地方(也就是产生狼音的地方)是蛇皮的因数。我们都知道拉二胡时越高把位,声音越小,那是因为弦的频率跟蛇皮的频率共振越离越远,导致无法产生乐器良好的共振。我们从以下这篇文章,郑德渊《音乐的科学》中,可以做探讨:

  以二胡这项乐器作空皮基频(不加弦、琴码、垫布),及加物基频(加弦、琴码、垫布)测验。可得知加物后蛇皮音高大约升高一个小二度到小三度之间(及#A—G)。而经测试,发现二胡皮膜之最佳振动基频大约在440—460Hz之间。皮膜松他之二胡,其振动基频低于上述之数值。蒙皮过紧或皮膜过薄,其振动基频高于上述之数值,发音多呈现粗噪音社或趋向高胡音色之感觉 。

  (三)、弦的影响:

  1、弦本身的物理性质:

  弦的粗细、拉线时的均匀度、弦上有无杂质、弦的混合密度…等,都因自召集使用的不同而有所影响。如以前所使用的丝弦,就会产生出较多的狼音现象,其原因在于弦的粗细不均匀,以及振动不完全。所以,以前的乐器制造者无法做出大型低音的弦乐器,其中一方面是在于无法克服弦的问题。现今科技的发达,弦的精密度以可克服弦的制作,但毕竟投入研究者少之又少,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发展性不大。

  2、弦使用的应力性质:

  弦使用上的张力及有效弦长以及各段弦长的比较,由于各段张力的不同所

  呈现的频率也不同。在林昱廷老师的文章“南胡各段弦张力与共振频率之探讨”中提到:

  琴码到琴筒下缘这段琴弦,其振动频率是造成二胡产生狼音及其他杂音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拉力试验机,在按照力学原理寄善出其他各段琴弦所承受的张力,在利用频率公式计算出各段琴弦振动的频率,所计算出36公分内弦琴码到琴筒下缘这段琴弦的音分值最小,且发出的音最和谐。而39公分内弦琴码到琴筒下缘这段琴弦的音分值最大,且发出的音属不和谐 。

  3、各种弦的介绍:

  上海民族乐器厂的“敦煌”定制二胡琴弦和“百花”二胡弦。它们的质量可谓上乘。这两种弦弦径相对较粗(敦煌更粗一点),发音圆润浑厚,内外弦的音色差别比较明显。其中“敦煌”牌已成为上海弦的代表和标准。

  苏州弦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江南”二胡弦,苏州东吴民族乐器厂“今吴”二胡弦及专业二胡弦的特点是直径相对较细,装这种琴弦的普遍感觉是da定音时琴弦相对上海弦较软,声音清亮细腻,内外弦音色差别相对较小,用在苏州琴上下把位的效果较好。

  北京琴弦。北京常青制琴社“常青”牌二胡弦或银质二胡弦及北京星海公司的“星海”牌二胡弦。典型的北京琴弦的特点是较粗且质地较硬,所以音量大,音色刚而亮。装在北京琴上,会有典型的北方制造的二胡的特殊风味。

  德国pirastro公司出品的“红龙”二胡弦。真正德国原装,价格不菲。它是按照上海弦的规格制作。用料精良,包装科学合理美观,弦本身的均匀度好,张力统一,音位和泛音位极为准确。发音刚亮浑厚,内外弦音色差别比“敦煌”小。唯一的缺点是,起码要拉上一个星期才能“拉开”

  4、运弓的问题:

  右手在运弓时音角度的问题使弦产生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当弓擦弦时不是直角而呈倾斜的角度时,如拉京胡,除了乐音(由横振动所产生)之外,还会听到较尖锐的声音,是沿著弦长方向所做的周期性伸缩运动。他的频率会比基音频率高几个八度。然而这一个纵向运动中包含高次泛音的产生,而高次泛音多属不和谐音,所以如初学者或基本功练习不加者,在演奏长音时会有听到较尖锐的声音,就是产生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

  5、但是问题来了,有些人在拉二胡时会说为什么他的音头会有杂音出现,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物理学上动摩擦及静摩擦原理:

  要使一物体产生运动必须克服其自身的最大静摩擦,等其运动后即回到等值之动摩擦。所以初学二胡者常不自觉的加大运弓的初始力,其力量大过于弦的静摩擦及动摩擦,导致无法偶合所以产生音头的杂音出现。而练习久后及了解乐器习性,也能加以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基本功练习重要的地方。

  (2)、蛇皮振动偶合原理:

  因为蛇皮是固定的音高,所以蛇皮本身也会有ㄧ个固定的震动频率,因此当再弦振动时,蛇皮本身的震动尚未被琴弦震动频率给抓住, 所以刚开始二者彼此寻找偶合的最佳方式,会产生几分之ㄧ秒,甚至ㄧ秒的时间在不稳动状态所致。而如果蛇皮不够紧,状况会更严重,也就是说蛇皮和弦的偶合振动时间会更久,导致音头杂音出现时间会更久。

  三、解决二胡狼音的方法:

  (一)、刘毅志《二胡的研究》。台北市中国民族音乐学会出版。及陈俞生在‘二胡狼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文中,提及二胡狼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文中有提及:

  二胡演奏家们从实践中找以认识到狼音的来源,并在皮膜及琴玛下方琴弦振动处塞上海绵、毛毯…等,来抑制琴玛下方琴弦的振动。有也专家建议在琴码下方垫柔性材料来消除狼音。这二种方式都有效抑制狼音,但都有降低音量,改变音调使声音变的沉闷。作者针对以上缺点制作一音夹,使其黏于琴玛下方琴弦上,不与琴码及皮膜接触。实验证明,这种音夹抑制狼音有力干见影的效果 。

  而吸音布,应该可以解决ㄧ部份蛇皮的问题。在音响的专业来说是将音稍微的延迟ㄧ,让皮鼓可以稳定,也可以吸收ㄧ些琴马以下的弦产生的振动,但是能吸收多少,那要看频率而, 也就是说,琴马以下弦的距离,决定了其共振的频率,而吸音布吸收的是否刚好是那个频率,决定了他的效果。

  (二)、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书中有提出对新皮膜的处理方法:

  1、每天压揉皮膜多次。2、做一压皮架压一至三次,每次压三到六天 。

  (三)、琴码的问题:

  照理说,声音跟蛇皮的中心如果距离ㄧ定,其共振及谐振频率会固定,但是偏偏二胡是六角形或是八角形,圆周跟中心点的距离都不ㄧ样,所产生的共振也不ㄧ样。而且如果拉二胡的人又不是把琴马放在中心点那变数就更多了。

  而琴马其实是ㄧ个蛮重要的介质,作为ㄧ个声音的传导其形状、大小、及材质,都会影响传导的频率变数。

  汇集演奏家对琴马的看法及制造者对琴马的经验法则,两者加以比较及讨

  论:

  1﹑旧有材质的探讨

  以枫木和牛毛梨木为主,作为长方形或圆形。另有二木马(枫木和乌木黏

  和在一起)、松节马、铅笔马、竹马、纸马、高梁杆马、钢丝马、骨马、色

  木马、牛骨马、象牙马、、、等等。

  2﹑发展新材质的可能性:

  如以二木马为例,他是由枫木和乌木黏和在一起,琴马的三分之二用枫木

  (在上部),琴马的三分之一用乌木(在下部)。结合不同材质以作为二胡

  发声之探讨。现阶段油煎码的运用,也是在加强声音传递的优良性及阻抗的

  减少性。

  照理讲改变琴马会改变狼音的大小才对。就拿频谱分析仪测试的结果,琴马加大、材质不变狼音出现的地方会低几度。而用橡皮垫的方式放在琴马以下的地方可以吸收下弦的震动,但是不可能解决蛇皮的共振问题的。

  (四)、演奏技术的克服:

  一般以奏者在熟悉自己使用乐器的特性后,都会使用一些方式克服,如:演奏热烈音乐且遇产生狼音处时,即会运用适当的弓压及弓速来掩盖过噪音的产生。或者适可而止的运用揉弦,或改变按弦的力度。这些无非都是在改变弦的振动模式,使其减少音乐中所产生令人厌恶的噪音。另一方面,使弓毛和弦成平面及尽量直角的运行,以避免产生多余及不必要的高次泛音(如产生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

  结论:

  世界公认最佳的义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其物理参量有哪些特色,现在已有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镜西方研究的方法,如小提琴在高音部分有如此的音量及穿透力,是在于小提琴演奏高音时有其供振部分,而其善加利用音柱及低音梁,做面板和背板的有效共振,以及高音区及中、低音区的发音。如果能借此并研究出一方法,解决二胡高音部分及低音部分音量及音色平衡的问题。又如研究共鸣良好的歌声,发现其频谱中2.5——3kHz附近有一特殊的共振峰等。此外,各部件之间的耦合对于达到最佳声学条件也很重要。充分了解各部件的振动原理和它们之间的耦合,乐器的制作和研究才有科学根据。

  参考书目:

  1、陈俞生,2001:二胡狼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中国音乐学季刊第3期。

  2、郑德渊《音乐的科学》。台北:大陆书局。

  3、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张玉明《二胡问题系列解答(一)》。台中:易典实业有限公司。

  5、刘毅志《二胡的研究》。台北市中国民族音乐学会出版。

  6、郑德渊《二十一弦筝之声学研究及其音乐之研究》。台北:学艺出版社。

  7、郑德渊《中国乐器的艺术性与科学理论》。台北:声韵出版社。

  8、林昱廷、李志良,2003:南胡各段弦张力与共振频率之探讨。国立台北艺术大

  学学刊。

  ——————————————————————————–

  PAGE # "’页: ’#’

  ’" 陈俞生,2001:二胡狼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中国音乐学季刊第3期。

  PAGE # "’页: ’#’

  ’" 郑德渊《音乐的科学》。台北:大陆书局。

  PAGE # "’页: ’#’

  ’" 林昱廷、李志良,2003:南胡各段弦张力与共振频率之探讨。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学刊。

  PAGE # "’页: ’#’

  ’" 陈俞生,2001:二胡狼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中国音乐学季刊第3期。

  PAGE # "’页: ’#’

  ’" 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