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古琴欣赏的三个境界

  如果说“耳熟能详、心神领会”是初学者们对于古琴基本修养的培养,让大家了解古琴,爱上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来说的话,这第二个境界,就是使我们懂得,要深入的理解…

「经验」古琴欣赏的三个境界

  如果说“耳熟能详、心神领会”是初学者们对于古琴基本修养的培养,让大家了解古琴,爱上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来说的话,这第二个境界,就是使我们懂得,要深入的理解古琴这一古老艺术不是轻而易举的。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也就是说,欣赏古琴文化不仅需要多听多赏,同时还需要通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和不断的研习来丰富自己的才学,才能加强对古琴的理解。

  第1028篇 难以言传之美——古琴欣赏的三个境界(二)

  一:懂历史,寻根溯源。

  古琴,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最有哲人味道的艺术之一。千百年来,古琴艺术在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所具有的内涵远远大于一门简单的艺术种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修身立业的德行。可以说,古琴是华夏民族与生俱来的,从我们的先人诞生的那天起,就有这种优雅的琴声相伴了。三皇五帝都与古琴有不解之缘,现存的每一首琴曲、琴歌都有一段优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因而,对于古琴的研习也应该由此入手。

  以黄帝为例,不仅有“清角”之琴,还有《咸池》、《清角》、《云门》、《龙门》、《大卷》、《承云》等作品存于记载。同时,在古代乐论中,他也被认为是五音的始创者。如《管子》中说:“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吕氏春秋》中也赞颂了黄帝对于音乐的贡献:“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通过广博熟读经典,了解这些历史上的琴事,对于琴曲的欣赏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琴曲的欣赏,以这个特殊的角度进入历史,二者相辅相成。

  二:熟典故,文化积淀。

  这点与上一条是相关的,如果说第一条是“泛读”的话,这里就是有针对性的“精读”,集中对著名琴曲的历史文化背景、琴曲故事、琴曲的历史沿革及至、琴曲所包含的哲理等等进一步深入把握。

  还是以黄帝为例。在《庄子•天运》中,有一段北门成就《咸池》之乐与黄帝的对话,北门成问黄帝,为什么当他在洞庭之野演奏《咸池》时,初听上去感到惧怕,之后又感到懈怠,最终感到迷惑?黄帝回答说:“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咸池》被历代看作圣乐,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变化与哲理,乃“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之作。黄帝的其他乐曲,也都具有祭天地、和人伦的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事与天理的道理。开始时是天地自然的变化莫测,生死无穷,令人惧怕。之后,音乐表现了人类以特有的智慧和胸怀,调和阴阳,照烛日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相互适应的漫长过程,人以有限的感知,欲把握无限的宇宙变化,必然会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最后,黄帝“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乃圣人之“至乐”,其中的玄妙之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故令人疑惑。

  这一典故,使我们了解了上古清音所包含的奥妙,也告诉我们对于琴曲的欣赏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可以进入到欣赏的第二境界,就是不仅仅是欣赏琴曲本身的音乐之美,而是“得意忘象”,把握中国文化的脉络。

  ——罗筠筠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