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古代称之为琴,有七弦。“琴、棋、书、画”所谓文人“四艺”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古琴自产生至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历代文人提高修养学习音乐所必修的乐器,也是历代达官显贵显示身份的重要象征。
孔子师襄子弹《文王操》,俞伯牙、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司马相如、卓文君一曲琴歌《凤求凰》而缔结良缘。历史上流传下了大量的与古琴有关的动人故事。数千年来,古琴的先贤们为我们留下的各种琴刊著作有两百多种,留下的琴曲六百余首。这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举世所罕见。200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古琴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城金陵山灵水秀,数千年前祖先们就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历史上有十余个朝代以此为都城,是长江以南文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古琴文明也不例外。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是楚国的地域,楚地之丝、楚地之材、楚地之漆都是制作琴弦和琴的上好材料,楚地的琴响誉大江南北。
战国时期古琴流派与风格已形成,人们称楚地的琴乐为“南音”。《左传。成公九年》中有这样的故事。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一个戴楚国帽子的囚徒,便问左右,“这是什么人?”左右答道:“这是两年前郑国献来的囚徒钟仪”。晋侯问:“是做什么职业的?”钟仪回答:“是伶人”。晋侯问:“会弹琴吗?”回答:“我家世代从事音乐工作,怎能不会”。于是晋侯命人给他一张琴,请他演奏,所奏的都是南方音调,即南音。晋侯感他身为囚犯,还能不忘祖先,不忘故乡之音,于是派人将他送回了楚国。这个故事说明,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地琴乐已形成了风格,且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汉末魏晋时期,金陵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许多著名古琴学者,古琴音乐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古琴音乐作品及论著,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许多著名的古琴名曲一直流传至今。
著名学者、音律家蔡邕在古琴的琴学研究、琴曲创作及演奏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所著的《琴说》、《琴赋》中提出的古琴美学观点光炳千秋,一直影响着后世历代古琴学,是后世古琴学家们研究古代琴学的必修书目。
金陵秦淮河上游的清溪(今后宰门、富贵山一带)景色优美,春天梅花成阵、桃花成片、辛夷成林、溪水长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鬼谷子的故居就在这里。这里是许多文人雅士清谈之客流连忘返的地方,蔡邕在这里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和姿态万千的不同地理环境,探幽揽胜,追古思今,感慨万端,创作出了著名的古琴名篇《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被人们称之为蔡氏五弄,当时流传甚广,在嵇康的琴赋中被列为“下逯谣俗”的首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李贺等人的诗作以及一些文学作品中都有赞美这些优秀曲目的文章。蔡邕不仅在琴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也是制琴制乐器的高手,《蔡邕别传》中说,一次吴人做饭时,燃烧的木材爆裂之声,被蔡邕听见了,断定是制琴的良材,于是用它做出一张流芳千古的名琴——焦尾琴,他还做了一只优秀精良的笛子,名柯亭,后来被桓伊收藏使用。
魏晋时期,著名笛子演奏家,淮南王恒伊也曾来到清溪这个美丽的地方,并在这里用其拥有的一支蔡邕所制的名笛——柯亭笛演奏了“梅花三弄”这一千古名曲。《晋书。桓伊传》有这样的记载:“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清溪侧。徽之素不与伊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显贵,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这个三调既是名曲“梅花三弄”。因其为三段,在不同音区演奏,便称之为三弄,表现了梅花生长状态高洁的品德与情操,以人自喻,后人将它移植为古琴曲,流传至今。有学者认为,此曲是唐代学者、古琴家颜师古移植的,现今南京后宰门一带的地名“邀笛步”便是因这个故事而命名的。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有特征的时期,南京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晋朝以此为都,时称建康。由于司马氏专权,一些不与朝庭合作或不得志的文人便纷纷隐居于山林之间,以谈玄、抚琴、奏乐、饮酒来寄托情怀,出现了一批所谓清谈家,这些清谈家大都是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思想情操的,耽于酒乐只是暂时的精神寄托而已,这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阮藉、嵇康、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刘伶共七人常在南京从事文化活动。《魏氏春秋》中记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南京西善桥出土的汉墓中有竹林七贤图,系砖刻。人物有操琴、弹阮、奏乐者,有持杯饮者,栩栩如生。阮藉、稽康皆是古琴的高手,不仅琴技精绝也是琴曲创作的大家。阮藉所做的古琴曲《酒狂》,稽康临刑前所奏的广陵散一直流传至今是琴家皆所崇敬的古琴奇曲名篇。
阮藉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藉之父阮瑀曾受学于蔡邕,通音律擅弹琴。阮氏家族皆多好音乐,阮藉受乃父熏陶博学多才且蔑视权贵,是当时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在哲学上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有诗作八十余首,另有四言诗十余首,因当时政治状况极其复杂,阮藉常用醉酒的办法保全自己,著名琴曲《酒狂》即是这时创作的。
《酒狂》一曲,在明宁王朱权所著《神奇秘谱》中说:“是曲者,阮藉所作也,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玄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明《理性元雅》琴谱,所刊此曲有七段小标题,一乐酒忘忧;二醉舞飞仙;三浩歌天地;四嗜酒忘形;五花笺草扫;六低低吐酒;七托酒佯狂,此曲音乐语言简炼,曲虽短且精,将饮酒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吐酒声数句尤为绝妙,是历代琴家所喜爱之曲,流传至今。
阮藉衣冠冢现在南京花露岗凤游寺南京四十三中学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晋代冢冠成古丘”一句指的就是这里的阮藉衣冠冢。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擅鼓琴,官至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崇尚老庄思想,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归自然,对儒家烦琐的礼教比较厌恶,所撰《声无哀乐论》对音乐思想感情与教化之间的关系,有较新的阐示,在其所著名篇《琴赋》一文中对琴的演奏法和表现力作了深动而细致的描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所作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人们称为“嵇乐四弄”流传至今。相传《玄默》、《风入松》、《孤馆遇神》等琴曲也是他的作品。
著名古琴曲《广陵散》被后世誉为“千古奇绝”,就是在嵇康临刑前流传下来的。
当时司马氏专权,统治方法极其残暴。嵇康与阮藉有着相同的个性,“见礼俗之士嫉之如仇”,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嵇康与钟会为长史,因钟会是奸权小人,被嵇康瞧不起,便生妒忌,暗中告诉司马懿告发称嵇康在背地里帮助他的政敌毋丘俭,这样便遭到了司马懿的迫害被处斩刑,临刑前,“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袁孝为嵇康的外甥,每次提出要学广陵散都得不到嵇康的应允,便在嵇康深夜弹琴之时于窗外偷听,回去后凭记忆弹奏,因其对此曲早已耳熟能详,在嵇康去世后,这样才使广陵散曲得以流传至今”。
据《琴学丛书》中记载,广陵散曲原为“聂政刺韩王曲”全曲表现的是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过期未成,被韩王处死,当时聂政还在母腹中未出生,聂政长大后便立志为父报仇,先学漆匠入王宫,刺韩未成,便入太山拜高人学琴七年,为了不被人们认出来,用纹身的方法改变了容颜,并吞下火炭改变了声音,下山之时,在集市上遇到了他的妻子,便买了个梳子送与她,并对她笑,这时他的妻子哭了,聂政便问她哭的原因,他妻子说:“我丈夫聂政外出七年至今未归,我经常在梦里想他,刚才你对我笑,我看见你的牙齿很像我丈夫聂政的牙齿,故而生悲。这时聂政便又回到山中,用石块敲碎了自己的牙齿,又苦练三年,便持琴来到韩国城下鼓琴,由于琴技卓绝,以致“观者成阵,马牛止听”韩王知道后,便召其入宫,为韩王弹琴,聂政边弹边唱取出藏在琴腹中的匕首,刺杀了韩王。后来怕祸及家人,便用刀割破了自己的面皮,砍断了自己的肢体,以便不被人认出,因轼君之罪,聂政被枭首于市,其母为了使自己儿子的英雄之举能扬名于世,便抱着聂政的尸体哭喊,并将聂政刺韩的事迹告诉周围的人,由于过度悲伤也气绝身亡。
从明代著名琴谱《神奇秘谱》的广陵散曲的标题中还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梗概。“开指;小序:止息;大序;井里第一;申诚第二;顺物第三;因时第四;干时第五;正声:取韩第一;呼幽第二;亡身第三;作气第四;含志第五;沉思第六;返魂第七;徇物第八;冲冠第九;长虹第十;寒风第十一;发怒第十二;烈妇第十三;收义第十四;扬名第十五;含光第十六;沉名第十七;投剑第十八;乱声:峻迹第一;守质第二;归政第三;誓毕第四;终思第五;同志第六;用事第七;辞乡第八;气冲第九;微行第十;后序:会止息意第一;意绝第二;悲志第三;叹息第四;长吁第五;伤感第六;恨愤第七;亡计第八。”
广陵散一曲,所用调式为慢商调,即将第二弦音高降于第一弦相同。古代文人将一弦代表君,二弦代表臣,由于二弦与一弦同声,有以臣临君之隐喻,再加上广陵散曲旋律奇特,节奏铮铿激动,表现杀君报仇的思想,所以历代的卫道士们都将此曲列为禁曲,到了明代宁王朱权将其收入所辑《神奇秘谱》中,此曲才得以流传至今,从音乐形式上看,《广陵散》曲是一个音乐特征与众不同的汉魏“相和大曲”,所以倍受历代琴家的喜爱,在历代许多琴谱中都收编了此曲。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朝都建都建康(南京),各代君王也大都精通音乐并擅弹琴,如梁武帝就是个很有名又很有成就的音乐家,他在音乐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将雅乐音律按十二月令顺序演奏改为以五声音阶,宫、商、角、征、羽的序列演奏,并发明了较音的准器“四通”,创作了歌曲、乐曲数十首,如《江南上云乐》、《江南弄》、《采莲曲》、《河中之水歌》等,佛教音乐十余曲如:《善哉》、《天道》、《仙道》、《断苦轮》等。
梁元帝萧绎也是一个非常喜爱古琴的帝王,他拥有“素琴”一张,后来被杨坚部下掳走。
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荡,战乱纷纷,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大量的北方人南移,也带来了大量的北方传统文化。在以建康(南京)为政治中心的这一短暂时期,出现了古琴艺术的辉煌,著名的琴家有戴颙、宗炳、柳恽、柳谐等,他们不仅传承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琴优秀作品,也创作了大量的新曲,并且在古琴理论、技法、古琴表演学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与发展,许多优秀作品仍为当今琴家喜爱,其古琴美学思想,古琴音乐理论、表演技法对后世的古琴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宋时期,一直以北方为政治、文化中心,由于金陵是历史上的一座文化名城,有大量的历史名胜遗迹,又是南北交通与文化、商业交流的一个枢纽,许多著名学者、音乐家都来到此地旅游、讲学、交流并从事音乐创作活动。
李白,以诗响誉四方,流芳后世。在古琴方面李白也是很有造诣的,他做的《秋风词》琴歌今人一直还在弹唱,他的诗作《幽涧泉》起句便是“拂彼白石,弹吾素琴”诗中对《幽涧泉》这首曲子的意境做了深刻的阐述。《登金陵凤凰台》一首诗作是写他来到金陵凤凰台对“吴宫花草埋幽经,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喟。
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工诗,词更有名,精通音律,词作重格律,音节谐美,非常适合演唱,他所作的古琴曲《古怨》至今尚能弹奏。时值金兵南侵,与岳家军在金陵牛首山大战,金兵战败窥江而逃,此时姜夔来到金陵秦淮河畔古桃叶渡口,桃叶渡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曾在此渡河而名,作者来到这里,见古渡尤存美人无踪,感慨万端。追古思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是姜夔有谱十七首歌曲中的一首“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的词旁都注有旁谱(宋代乐谱),这是一笔宝贵的中国古代音乐财富。
明朝初年,朱元璋既定天下,建都金陵,金陵为明初政治、文化中心,明代许多达官显贵、世胄皆擅琴,有的对琴学有很深的研究,并在中国古琴史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生于南京,自幼喜爱古琴,由于宫廷内部的权势之争,使朱权对这种权势之争产生厌恶,便立志于音乐与戏曲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生著作有数十余种,音乐著作有《琴阮启蒙》、《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杂剧《大罗天》、《私奔相如》等,其中最著名的琴著为《神奇秘谱》,此书经朱权历十二年屡加较正,成书于明洪熙乙巳年(公元1425年),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之一,全书共分三卷,上卷《太古神品》收十六曲,如《广陵散》、《高山》、《流水》、《阳春》、《酒狂》、《小胡茄》,等多为北宋以前名曲,保留了早期古琴传谱的原始风貌;中卷、下卷《霞外神品》收三十四曲,如《梅花三弄》、《长青》、《短青》、《白雪》、《雉朝飞》、《乌夜啼》、《昭君怨》、《大胡茄》、《离骚》等,均是历史悠久的古代古琴音乐作品,其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南宋时期浙派古琴名家作品,如《潇湘水云》、《樵歌》、《泛沧浪》等经典名曲。《神奇秘谱》共收录古琴曲六十三曲,是中国古琴琴谱中刊行最早,收录古琴曲最多的琴谱之一,在后世刊行的多种琴谱中,大多从《神奇秘谱》中收录,也给后世学习古琴、研究古琴提供了一部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古琴资料。
明初以金陵为都,自永乐帝北迁后,这里依然作为留都,仍依皇都建制。由于江南经济富庶,人文丰厚,金陵仍然是全国的文化教育的中心,有大量的学者、艺术家、琴家来此交流讲学,著书刊行。
当时著名的道学家冷谦,号龙阳子,因其擅古琴,精音律,于洪武初年奉诏定雅乐,任为太常协律郎,著有《太古遗音》一部明初大学士宋濂为之作序。另有《琴声十六法》,提出习琴准则归纳为十六个字,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十六法”的出现,是对古琴学的重要贡献,是对习琴者的修养与技巧提出的严格要求,对古琴美学和表演学所做的详细阐述。“十六法”一直被后世学琴者奉为习琴圭臬。
明初至明中期,有大量的琴学著作以及琴谱在南京刊印发行,如谢琳《太古遗音》,明正德六年刊行,收录琴曲三十五首,均有歌词。在明代将许多琴曲填上歌词,或将一些经典古文谱成琴曲,也是明初、中期的一种琴风。谢琳《太古遗音》一书中的琴曲按顺序排列到宋代,是后人研习古琴的宝贵资料。
在明初还有一位对琴学有着较大贡献的古琴音乐家袁均哲,他为宋代琴学家田芝翁所辑的《太古遗音》作了注释,全书共六卷,包括琴式、手势、杂论、指法、调意等,为现存最早的琴论专著,其中保存有唐、宋时期有关琴学的文献。
此外,诸如著名琴学家黄龙山、杨表正、杨抡等琴家也多在南京从事琴学活动。
杨表正,字本直,号西峰,别号巫峡主人,明初著名琴学家,一生致力研究古琴艺术,著有《重修正文对音捷要声谱传》十卷,在中国音乐史上有极广的影响,其所著《琴谱正传》一书,明清以来二十多种琴谱刊载此书,在《重修真传琴谱。乐不妄传》一书中,对音乐的应用、推广、古琴的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琴谱合壁大全》一书中提出弹琴“十四宜”与“十四不宜”,对弹琴的环境、心志、对象、气候作了详细的说明,一直影响着后人的习琴心态。
杨抡,明初著名学者,琴学家,其所著《太古遗音。伯牙心法》一书,于万历己酉年刊行,对琴史、琴家史话、古琴美学、琴曲意境、出典的解要等都作了明确细致的阐述,这部琴谱共分三卷,收琴歌、琴曲六十三曲,使历史上的琴歌派与琴曲派相互并存,并有许多琴歌珍品保留在此书中。
明初中期,是金陵古琴文化兴旺发达的历史时期,除大量的琴谱在这里刊印外,有众多的古琴学者、演奏家在这里传习古琴,是汉魏以后金陵琴学发展的又一历史高峰。
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政治文化大变革的时期,由于政治上的新旧过渡,战争和动乱在所难免,但在金陵古琴的发展史上这是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以黄勉之、杨宗稷为代表的金陵琴派,由于历史的原因,金陵派北移至北京并在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也给北方琴坛带来了南京金陵的琴风。又有山东琴家王燕卿来宁教学设帐金陵梅庵(今东南大学内),又为金陵的琴风增添了北方的韵致,这是一个古琴文化在这里交融的时期。
黄勉之(1853—1919)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学琴于陶梦兰,后又出家向广陵琴派名家枯木禅师学琴,还俗后去北京创办了金陵琴社,从学者甚众,有地位显赫的军机大臣张之洞,皇亲贵戚溥桐,叶诗梦,杨宗稷,史荫美,贾阔峰等,其中以杨宗稷成就较为显著。著有《琴学从书》一部,四十三卷,收录古琴资料颇丰,对琴学、古琴历史、古琴美学、琴谱学、古琴表演学都作了较公正的评述,并对古琴古曲《幽兰》、《广陵散》等久已绝响的琴曲都作了点拍的尝试,为后人研习古琴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王燕卿,山东诸城人,从其曾祖诸城派琴家王冷泉习琴,得其真传,1911年起由康有为介绍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古琴,设帐“梅庵”,创立了“梅庵”琴派,为后来的清末金陵派奠定了基础。说来也巧,其曾祖王冷泉其实学的就是金陵琴派,这样金陵古琴在山东诸城辗转数代后又回到了其发祥地金陵,这在中国琴史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王燕卿学识丰厚,琴技高超,在古琴演奏上敢于突破旧规,根据乐曲的内容修正旧谱,确定节奏,增添发展了轮指的指法,并将山东民歌移植成琴歌《关山月》(李白词),是至今人人喜弹的古琴名曲。著有遗稿《龙吟观琴谱》,经其弟子整理,并综述其所论琴学,采录其所授琴曲辑成《梅庵琴谱》,后世称之为梅庵派。梅庵派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这是以金陵派为源又回归到金陵这块土地上形成的又一琴学风格。王燕卿去世后,葬于南京清凉山麓。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的琴事活动也未间断,由王心葵、徐元白等人发起成立了清溪琴社,当时活跃在金陵琴坛的琴家也较多,如夏一峰、王生香、刘少椿、汪建侯、胥桐华、赵云青等。解放后,南京琴事活动也是较全国比较活跃的,南京的古琴人才之众,水平之高,流派之纷呈为全国罕见。当时金陵琴坛是全国几大琴派的汇聚地,浙派、金陵派、诸城派、广陵派、虞山派、吴派在这里都有传承。
夏一峰先生、刘少椿先生等均为金陵琴坛的领军人物。
夏一峰(1883—1963)江苏淮安人,因家境贫寒,十二岁入道观跟道师学吹笛、昆曲,后拜琴家杨子镛先生为师,学习古琴,刻苦勤学,冬夏不辍,其琴技缓急有度,取音清逸、纯正。1921年迁居南京,参加了清溪琴社,承其传者众多。
刘少椿(1901—1971)广陵派古琴第十代传人,幼年家境富庶,广拜名师学习古琴、昆曲,皆得真传,造诣深厚,外出经商时,因独爱琴艺无心经营屡遭亏损,人称“琴痴”。在演奏技艺上深得广陵琴派之精髓,指力坚实浑厚,技法跌宕多变,突显了广陵琴派音韵并茂、绮丽多彩、意境高古、韵味深长的琴风。1958年,受聘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古琴,与程午加、甘涛共同研磋编写古琴教材,为中国琴坛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古琴人才,如琴坛巨擘梅曰强(已逝)、龚一、林友仁、李禹贤等皆得其亲传。
1954年南京乐社成立,甘涛先生为社长,夏一峰为副社长,下设古琴组,当时经常参加古琴活动的有刘少椿、张正吟、王生香、邓文权、梅曰强、刘薇、刘正春等一批前辈琴家。金陵琴社数十年来,为金陵古琴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几位国内外享誉盛名的古琴家如上海的龚一、林友仁,福州的李禹贤等少时皆在金陵琴社学琴,现今金陵琴社仍在沿续着金陵古琴文化的脉络与传承。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随之而来的是全国掀起的古琴热。金陵这块有着悠久古琴文化史的土地,也是全国琴事活动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大量的琴馆出现市场化的操作,为古琴的发展推波助澜,据不完全统计,金陵各大专院校与社会各行业的学琴者不下二千人,这是空前的盛况。随着各地区琴事活动的频繁兴起与网络的作用,金陵的琴风也传到了其它地区。目前,全国各地一个学习古琴的新高潮正在到来。
古琴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艺术正在迎接着一个美好的春天。
参考资料
[1] 《存见古琴曲谱辑览》查阜西编著
[2] 《琴史初编》许健编著
[3] 《优美的旋律飘香的歌。江苏历代音乐家》易人编著
[4] 《七弦琴艺术》张桐霞编著
[5] 《中国音乐词典》、《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