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钛、碳和黄铜尾柱对大提琴声音的影响

  我带了三支不同材质的琴腿(钛合金、碳纤维、黄铜合金)去制琴师于杰老师的工作室。在那里,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尝试这三种不同材质对于大提琴声音的影响。   我使用的是一把意大利工…

「真实」钛、碳和黄铜尾柱对大提琴声音的影响

  我带了三支不同材质的琴腿(钛合金、碳纤维、黄铜合金)去制琴师于杰老师的工作室。在那里,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尝试这三种不同材质对于大提琴声音的影响。

  我使用的是一把意大利工作室琴,装配的是全套Larsen Soloist琴弦,Aubert的DeLuxe琴码,Bogaro&Clemente拉弦板,Bender的尾柱底座。这个组合比较能突出琴腿的差别。我一开始配的是之前介绍过的Warchal琴弦,发现它本身特点太鲜明,以至于无论换什么琴腿,都不太能显现出差别,所以把它换掉了。

  三支琴腿分别是Bender的钛合金尾柱,ULSA的碳纤维尾柱和日本精密机械的黄铜、钛、钨合金尾柱。它们的直径一致,所以可以换用。

  开始实验,我用一段福雷的《西西里舞曲》展现1、2弦的音色,用一段贝多芬的《第三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展现3、4弦的音色。

  不愿意看文字、想看我和于杰老师耍贫嘴的、想听我糟糕的演奏的,可以看下面的视频。请不要使用蓝牙耳机,它会带来严重的杂音。

  下面是文字版的使用感受,大家也可以在下面留言说说自己的经验。

  钛合金尾柱

  密度最小,甚至比碳纤维的还要小,因为它虽然比碳纤维尾柱重19克,但它比后者要长得多,我要是两米高应该也能用这个腿应付。硬度足够,演奏时候不太会震荡摇晃,声音不太有鲜明特色,最能体现大提琴本身的声音特点。因为它和底座是原配(都是Bender),所以匹配度最高,顺滑而不松旷。尖端不够锐利,所以戳在地上比较容易跑。它的零售价格是约1500元(底座+钛合金腿),原先也有碳纤维款的,但现在搜不到价格了。

  碳纤维尾柱

  最轻最短,是巡演的好伴侣,尤其是背过黄铜尾柱后,换上它,感觉像是背了个空琴盒。它有一定的弹性,演奏力度大的时候,琴身会有一些波动。但ULSA的碳纤维强度比我以前用过的其他琴腿要稳定,尤其是我最近喜欢用比较短的琴腿。使用它演奏的时候,似乎琴箱体的震动更充分,在3、4弦上听起来更松弛(于杰老师认为这个搭配会让琴的3、4弦听起来更像老琴)在1、2弦上则略嫌毛糙,需要右手更努力控制一些。它的尖端比较锋利,在木地板上戳得住。ULSA琴腿+底座的零售价是1050元(碳纤维)或1300元(钛合金)。

  黄铜合金琴腿

  这支琴腿与另外两支相比,特点比较突出。无论在现场,还是视频中,都能鲜明地听出它的不同。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它能给琴声带来很大改变,但未必是变得更好,也未必让演奏者、聆听者更喜欢,属于一个“大方差选项”;如果考虑购买这支琴腿尝鲜,最好是提前多试用。

  首先用它演奏,声音会更洪亮。我选用“洪亮”,因为不止是音量扩大了,声音的性格也会变得更豪迈、大胆、无所顾忌,仿佛被“主角光环”包围。我感觉当它安装在琴上时,琴的声音更光亮、油润,于杰老师的评论是“感觉琴的脾气变横了”“也许更适合拉独奏”。

  它非常重,价格也高,简直是“花钱买罪受”。我为了减轻背琴的负担,买了Accord家2.8千克的琴盒,但只要装上这支琴腿,肩上的分量就已经变成3.1千克了,这还不算琴的重量。而Accord家另一款3.4千克的琴盒比我这2.8千克的要便宜几千块钱。此间的得失可以细品。

  另外在上表中可以看到,黄铜琴腿的底座是单卖的,零售价格逾四千元。我已经花重金买了一堆琴腿,就实在舍不得在底座上再败家了。借用一位朋友的图片,大家可以看看这精致的小玩意,到底长啥样。

  后来我们讨论,器材(包括琴腿、琴弦、弓乃至琴本身)对声音的影响,也许是一个复杂的传导过程。以黄铜尾柱为例,因为它分量重,所以也许抑制了一部分琴身的振动,让声音更干净圆润了;同时它又延长了尾音,让演奏仿佛带上了“混响”。这一系列变化会反馈给演奏者,让他们更有信心、更自我欣赏,所以演奏过程中,手下的力度、敢于使用的弓段,也就不自觉地加大了,显得“脾气更横了”。

  而如果我们给一个机器人编好程序,让它以XX牛顿的力量、每秒X厘米的速度拖动琴弓(而不许对声音的差异做出反馈),来测试三支琴腿,也许听到的声音差别,就会有别样的不同。也许差别变得更小,甚至差别是恰恰相反的。

  所以研究器材对演奏的影响,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