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弓
顿弓是二胡
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是“▼”,写在音符的上方(它与跳弓“▽”是两种不同的弓法技巧)。顿弓的“顿”是停顿的意思,它是使音符之间有所停顿的一种弓法。顿弓是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弓子的拉推运动,以发出短促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它的实际发音只占音符的一半时值,另一半时值休止。 演奏外弦顿弓时,右手如同拧螺丝刀的动作,轻微敏捷地向左(拧松螺丝的方向)转一下,这样拇指就会对弓杆施加一个力,同时中指也要向外顶一下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运动,以发出声音。当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要立即停止运动,右手复原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不离开弦),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外弦的顿弓动作。演奏内弦顿弓时,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内有弹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贴住内弦,同时配合弓子短处的推拉运动,以发出声音。在声音发出的瞬间,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无名指放松,使弓毛浮在弦上,声音而止,由此完成一个内弦的顿弓动作。在顿弓换弦时,弓子要始终保持平直运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来改变弓毛的贴弦方向,而不应该用弓子前后晃动,或上下点弓头的方法来帮助换弦。
在演奏顿弓时要注意:
1、手腕要放正,不可偏于内屈或偏于外伸。
2、右臂要保持自然松弛,不可紧张僵硬。
3、弓子只可左右运动,不能有类似击打的上下动作,以避免打琴筒发出杂音。
顿弓包括“分顿弓”和“连顿弓”两种。
分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一个顿音,一般都用中弓部位来演奏。
连顿弓,就是一弓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顿音,多则可奏二三十个顿音。 中速的连顿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分顿弓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在完成一个顿音动作后,连顿弓要以相同的弓向来演奏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顿音。快速的连顿弓也称“飞弓”,在演奏方法上与中速的连顿弓有所不同,它是依靠右臂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来奏出顿音的。将快速连顿弓的动作分解一下,也可以理解为近似颤弓加拉弓(用推弓的情况很少)的结合。在演奏快速连顿弓时,全右臂都要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一面颤弓一面往外拉(或往里推)来奏出连续的快速顿弓。其关键在于颤弓要匀,拉弓(或推弓)要稳,两者在速度比例上要恰当,左手的按指动作还要与之默契地配合。
在演奏连顿弓时,有两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1、合理分配弓段,使每个顿音都能拥有一份长度相等的有效弓段,要避免前面的顿音用弓过多,而后面的顿音弓子不够用。
2、如果一弓内顿音较多,一定要在前一弓将弓子推(或拉)到弓根(或弓尖)部位,以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弓段。二胡学习者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点: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翘起,给顿弓增加了“喀嚓、喀嚓”的杂音。 2、发音后右手没有放松,致使弓毛压迫琴弦,制止了余音,这样演奏的顿弓缺乏弹性。 3、发音过长,使顿弓与保持音相混淆。
颤弓
颤弓也称为抖弓或碎弓,是二胡常用的弓法之一,它的符号为“///”,写在音符的右下方。颤弓是利用弓子快速地反复推拉运动,从而发出类似琵琶轮指一样碎密的声音,其实际效果为三十二分音符的同音重复。这种弓法演奏渐强、渐弱或自由延长等都较为方便。弱奏时多用于描写辽阔、宁静、遥远的意境。强奏时多用于表现激动的情绪和渲染热烈的气氛。 颤弓在演奏方法上与快弓很相似,它也是将动作的“轴”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为平衡的两端。以大臂微微的紧张颤动,带动肘部振动,通过“轴”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地也就带动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运动了。
颤弓与快弓的区别在:
1、颤弓的换弓频率远比快弓要快;
2、快弓在音符的个数上是可控的,而颤弓在音符的个数上是不可控的,一拍颤动八下或十下都可以;
3、颤弓常根据力度的强弱变换用弓部位,而快弓的用弓部位一般都放在弓子的中部;
4、快弓要求发音清晰,每个音要呈点状,因此贴弦要实;颤弓则要求震颤细密,使发音由点组成线状,因而贴弦度与快弓相比要小一些。
演奏好颤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紧张,以支撑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适当的紧张度,过于紧张会使发音僵硬,且不能持久;过于松垮又会使颤弓不易控制,发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对放松,做到上紧(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颤弓在弱奏时用弓部位可靠近弓尖,贴弦不要太紧,震颤的幅度要小,一般在一二公分左右,但频率一定要快。在强奏时用弓可靠近中弓部位,贴弦要实,震颤幅度要大,一般可在五公分以上,频率不一定太快。颤弓不论强弱,都要注意震颤均匀和避免拉推弓发音不统一的不良倾向。
二胡学习者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第二,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第三,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