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是所有弦乐器的发声体,没有弦就没有弦乐器。琴弦的发声是很微弱的。它必须借助琴马或品柱,将弦的振动传导给皮膜或者面板的振动,在经过共鸣部分的扩大,我们才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因此,琴弦和琴马对于弓弦乐器来说,是很重要的。可惜的是,对于琴弦和琴马,至今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研究兴趣。
对于多弦乐器,特别是一根弦上要奏出若干个音的弦乐器来说,各弦之间的张力是否均衡,就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了。
就拿最普通的二胡来说,它能奏三组音,但它只有两根弦;两根弦之间的音程为纯五度,也最简单。但是怎样才能选定张力得当的内外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中间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们若将二胡同小提琴作点比较,就会发现二胡明显不同于小提琴的地方。二胡同小提琴明显的差别有二。一是小提琴承受弦的张力的是面板,二胡则为皮膜。琴板的张力大,当弦长和音调固定以后,弦的张力比较稳定。二胡的皮膜不仅张力小,且因琴而异,即使弦长和音调固定,琴弦的张力也会因为皮膜的松紧不同而稍有差异,张力很难固定。二是小提琴由于琴马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弦长比较固定,但是二胡的千斤位置因各人的习惯不同而有差异,致使从琴马到千斤的有效弦长无法固定,这就导致了弦的张力(松紧)无法固。琴弦的有效长度不固定,而琴的音调已规定,这样,要使用一种规格的弦适应多种变化,并获得良好的音准和音色,显然是很难办到的。
同二胡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二胡的定弦问题。二胡的内线一般定作d外弦定作a。近年陈振铎先生就认为,二胡这样定弦,弦的张力太大,可以改定为c、g,并认为将弦定作c、g,于演奏(特别是线谱上用固定唱名法)有利。
二胡原先是丝弦,张力比较小,音调可以定得比较高。而今的二胡音域要宽,只得将千斤上移来增加有效弦长,再加上改用了金属弦,张力当然增加了许多。要使琴弦的张力减小而改善二胡的音质,降低音调当然是一个办法,但是改变琴弦的制作工艺,同样是有效的办法。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以下资料:假若一根裸弦的质量和弦长不改变,将音调降低一个大二度,那么这根弦的张力减少20.63%。此时弦的张力是否会变得太小?假若一根裸弦的音调不变,弦长也不变,只是通过弦的粗细来减小弦的张力,使弦的张力减小20.63%,此时弦的粗细该有多大改变呢?通过计算可知,此时弦的直径只要缩小1/10就足够了。如果我们目前嫌弦的张力过大,适当地缩小一点,总不至于要有20%的变化。若此,我们只要将弦略略抽细一点点,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改变二胡的定弦方法,是否方便识谱,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若将二胡的弦改定为c、g,奏C、F、B、E诸调是方便的,但是演奏D、G二调并不方便,而将弦定作d、a,却可以方便地演奏D、G、C、F、A诸调。此外,假若将二胡的弦定低一个大二度,还有一些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考虑,那就是不仅琵琶、三弦也得定低大二度,同时曲笛也得改用筒音为g的笛,洞箫的筒音应该是C。若此,不仅所有琴弦需要重新设计,笛子、洞箫、唢呐等管乐器的音调是否适宜,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关于二胡弦的制作工艺,研究的报道也是极少的。南京艺术学院甘涛教授认为,由于内外弦的音程为纯五度,频率比为2:3,因此内外弦的直径比应该是3:2。在大家对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情况下,甘先生把问题提出来,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甘涛教授的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
甘涛教授的这一结论是由弦的频率公式推导出来的,根据他的推导,我们是否可以认定弦的直径只要成反比就合适了呢?不行。原来,要使弦的直径同频率成反比,还有以下条件:1、弦的质地必须相同;2、内外弦的张力必须相等。如今二胡的外弦用裸弦,内弦却用缠弦,这样,内外弦的质量就无法相等,加上缠弦缺少精确的张力公式,致使以上的推导无法验证。基于以上原因,所以弦的研究目前很难深入下去。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就以同一质地的裸弦来说,弦的张力也不同直径成简单的比例。
以上的论述旨在说明,弦的研究并不十分容易。我们对二胡的弦(当然也包括对所有弦乐器的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再把二胡同小提琴作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小提琴的音调固定,琴马的高度不仅固定,弦的有效长度也相对固定,因此弦的制作可以寻出比较合适的工艺要求。二胡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二胡定弦时音高虽然固定,但各人使用的有效弦长并不固定,制作出的弦就很难符合每一个人的实际,很容易导致内外弦之间的张力失调。内外弦之间的张力失调,必然导致下把位内外弦之间音程的不准确,给演奏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演奏过程中,当二胡内外弦张力不搭配而使下把位某一按弦点的内外弦音程不为纯五度时,演奏者都是凭听觉的判断,利用手指压弦的松紧来调节音准的。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实际的补救办法,但毕竟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定在某一长度张力相称的两根弦。
选择张力搭配的内外弦,或者有意识地调节内外弦之间的张力,这是一个至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注意的问题。
检验内外两根弦的张力是否得当,方法也很简单。根据自己的习惯,将千斤定于适当的位置以后,定准内外弦。然后轻按第三或第四把位的任意一点,轻轻运弓,注意尽量少改变弦的张力,听听内外两根弦之间的音程是否仍然为纯五度。此时会出现三种情况:一、内外弦的音程仍然是纯五度,说明内外弦的张力匀衡,搭配得当;二、略小于纯五度,说明外弦的张力偏小,或内弦的张力偏大;三、略大于纯五度,说明外弦的张力偏大,内弦的张力偏小。
要选择到张力搭配得当的内外弦是不容易的。这不仅是因为弦的制作工艺不能保证每种规格的弦张力都一致,更重要的是一般的演奏者并不备有众多的弦以备选择。因此,掌握一定的调节内外弦张力使之匀衡的办法,则是有意义的。
较早分析琴弦张力是否匀衡的文章是林翔飞的《试谈胡琴高把位元两弦音关系不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乐器科技》1978年第3期)。林文主张内外弦的张力不匀衡时,将琴马斜放于琴皮上,由于两根弦略有短长,弦的张力即可校正。这是一个办法,但却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这一方法从力学上分析是科学的,但从律学上说却是行不通的。
由于琴马斜放在琴上,两根弦便有了长短的差别。假若我们设较短的一根弦长为L,较长的一根比短的一根长a,那么这两根弦长就分别为L及(L+a)。我们将手指按在弦的某一点上,若此点符合十二平均律生律公式2-n/12(n为正整数),则这两根弦分别为“2-n/12L”和“2-n/12L+a”,内外弦之间的音程仍然不能为纯五度;当内弦为“L+a”时,内外弦的音程必大于纯五度。此时琴马的偏斜虽然很小,但它对下把位的影响尤其明显。下面不仿举个实例来说明。假若二胡从琴马到千斤的长度为40厘米,马斜度为0.2厘米,内外弦的音程为702音分(纯五度),假设弦的张力几乎没有改变,当我们按在1/3处时,此点内外弦的音程为689音分,按在1/2处时,音程则为685音分,而按在3/4处时,内外弦的音程只有668音分!可见按弦点越往下,误差越大。此外琴马斜放,很容易影响二胡良好音色的发挥。由此可见,用这种“斜马法”来校正内外弦的张力,只有失而无所得。
那么内外弦的张力若不够匀衡,是否有办法把它调匀衡呢?有。办法有二,也都是在琴马上动脑筋。一是通过琴马上内外弦槽不同深浅的办法来调节音高,二是稍稍移动琴马的位置来调节内外弦的张力。
当内外弦的张力不够匀衡时,当然首先就得弄清内外弦不够匀衡的情况。定准空弦音之后,轻按下把位任意一点,此点内外弦的音程若大于纯五度,则说明外弦的张力偏大,相反,若小于纯五度,则说明内弦的张力偏大。若外弦的张力偏大,可将琴马外弦的槽略开深一点,使外弦的张力变小;内弦的张力偏大,处理方法则相反。另一方法是,移动琴马的位置。若外弦的张力大,可将马略向内侧移,使外弦张力减小,内弦张力增大;若内弦的张力偏大,琴马移动方向相反。当然,若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必将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