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弦奏法
二胡是一件单声部的乐器,因此,双弦奏法不属于常规的弓法技巧,但有不少作曲家和演奏家为了丰富二胡的表现手段,也经常在乐曲中大胆地尝试着应用,如《战马奔腾》、《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乐曲中就有大段的双弦奏法。双弦有三种奏法:第一种是把弓杆翘起,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将弓毛压扁在琴筒上,使之与两根弦同时接触摩擦发声,这种方法发音效果较好,但音量偏小。第二种方法是在用弓毛摩擦内弦的同时以弓杆摩擦外弦发声,这种方法只可在较强的力度下用短弓或颤弓来演奏,发音也比较噪,因此常用在乐曲渲染气氛或某些特殊效果的段落中。第三种奏法是用弓毛在两弦之间急速地交替换弦,利用人耳的延留听觉,造成一种双弦的效果,在弱奏时具有类似于扬琴双音轮奏时的感觉,但强奏时发音比较粗糙。三种奏法各有特点,需要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来灵活选用。
敲击弓
敲击弓即用弓杆敲击琴筒发声,符号为“”,在常规的演奏法中,以弓杆敲打琴筒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有时为了乐曲的需要,也可作为…种技法来运用,加二胡的早期作品储师竹的《不想他》,以及近年的新作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中都有所运用,敲击琴筒时右手可将弓根部位略微抬高,用小臂的上下动作来使弓子上提和下击,以弓杆敲打琴筒后部(即靠近音窗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的声音富有共鸣,其效果比敲击琴筒前部(即靠近蟒皮的部位)要好。演奏时要注意节拍的准确,以及与拉奏音之间的配合默契;此外,在弓子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蹭弦出杂音
倒 弓
倒弓也称回弓,即为了调整弓序,将弓子无声地倒回前一弓的起弓位置。演奏时将弓子迅速上提(约离开琴筒5至10厘米),乘势将弓子倒回即可。为了减少弓毛蹭弦的杂音,左可轻轻按在弦上。另外,弓子也要尽量垂直地上下运动,以使倒弓轻巧、干净。
弯柱法
二胡的最低音域是内空弦音,当乐曲中出现比内空弦音低的音符时,用常规的演奏方法是不能奏出的,但使用弯住法最多可以奏出比内空弦音低一个小三度的音,从而满足了一些乐曲中偶然遇到的低音。这些低音如果改音或翻高八度来演奏,会失去乐曲原有的风味,而用弯柱法演奏,不但能保持乐曲的本色,还能使音乐富有一种浓郁的戏曲风味,十分动人。王曙亮先生创作的叙事曲《琵琶怨》与台湾作曲家卢亮辉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贵妃情》中均用了这种奏法。这种奏法是河北省艺术学校的王曙亮先生首创的。它的演奏方法是:左手四个手指握住琴杆,左臂尽力向下压,使琴筒贴紧腿部不致滑动;一指根部抵住琴杆向右,二、三、四指勾住琴杆向左同时施力,以形成杠杆作用强迫琴杆微微向右弯曲,来降低琴弦的张力而发出较低的音,其用力的分寸完全要凭听觉来加以控制。此外,拇指还可以用来按弦:在乐谱上弯往法用符号“”来表示; 柱下回滑音就在“”上加一个小箭头,用来“”表示;用弯柱法奏出的吟音(即揉弦音)就在音符上方标上“”来表示;有时还用拇指按弦,乐谱上用“大”来表示。
双千斤二胡的奏法
普通二胡通常只有一个千斤,它是二胡有效弦长的上切点,也就是说,千斤以下是有效演奏区,而千斤以上至弦轴的一段弦长却是无效弦长,被白白地浪费掉了。为此,许多乐器改革家如福建省艺术学校的熊正林等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二胡的双千斤结构。它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段被长期弃置不用的弦长,使二胡的音域向下扩展了纯四度音程,有效地解决了二胡低音不足的缺陷。
双千斤是一套机械系统,它在靠近外弦轴的下方设置一个固定千斤,作为二胡有效弦长的上切点;在固定千斤下面装置了一副可以开合的活动千斤,由左手拇指移动琴杆内侧的一条操纵板来控制它的运动,拇指向上推操纵板,活动千斤即打开,此时以固定千斤为有效弦长的上切点,较普通二胡的音域向下扩展了纯四度;拇指向下拉操纵板,活动千斤即抬起顶住琴弦,成为有效弦长的下切点,这时就和普通二胡一样了。这个活动千斤还可以任意上下移动,以适应乐曲不同弦法的需要,如果在乐队伴奏中遇到一些下常用的调性时,稍稍移动一下活动千斤即可用常规弦法来演奏,用起来十分方便:
在乐谱上,活动于斤的开合是用符号“↑”和“↓"来表示的,前者是拇指上推操纵板,打开活动千斤;后者是拇指下拉操纵板,闭合活动千斤;符号均写在小节线的上方。演奏双千斤二胡,除了要专门练习拇指控制操纵板的动作外,还要注意在演奏活动于斤以上的把位时,由于指距相对较宽,因此手指要尽量分开按弦。如果演奏者左手较小,也可以用隔指按音的方法,即相邻的手指之间均为半音音程,一个全音音程用一、三或二、四隔指来按出,在活动千斤闭合时,其演奏与普通二胡完全一样。近年来,也有了专为双千斤二胡所创作的乐曲,如:苏安国先生的《幸福歌儿唱不完》等等。
骏马嘶鸣的奏法
在描写草原奔马题村的乐曲中,常会有模拟骏马嘶鸣的段落,如:《战马奔腾》、《奔驰在千里草原》、《草原新牧民》等。模拟骏马嘶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弦颤滑法,其奏法是:将右手中指放于弓外,与食指一起勾压弓杆,使弓杆摩擦外弦,同时用无名指向里勾弓毛,使之摩擦内弦,由此来演奏双弦;或以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向下(向琴筒方向)勾压弓毛,将弓毛压成扁状,使其能同时摩擦内外两弦,以此来演奏双弦,这两种奏法由演奏者自择。演奏时以右手拉奏双弦,左手于极高把位,用一、三指做三度颤指下滑音,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
①弓毛贴弦要紧,发音须略带噪声;
②左手向低把位颤滑的速度不要过快,幅度也不需太大,颤滑的同时手指还可快速地上下抖动,此方法一般用来模拟群马的嘶鸣。另一种是内弦连顿下滑法。
其奏法是:左手二指或三指由高把位以一个上滑音滑至极高音,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里紧勾弓毛,贴紧内弦,在左手上滑的同时由中弓拉至弓尖;接着左手作小幅度的下滑音,右手配合以内弦推弓的快速连顿弓。演奏时注意右臂需要保持较为紧张的状态,弓毛一定要紧贴琴弦,以发出“格,格、格……”的噪声,这样才能奏出逼真的效果,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模拟单匹马的嘶鸣声。在乐曲中,这两种奏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起来使用,其舞台演出效果非常好。
右手击鼓皮的奏法
在王建民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中,有一段模仿鼓声效果的乐段,是以右手手指击打二胡的琴皮来发声的。在演奏时,将弓子放于右腿之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用指尖部位有弹性地轮击琴皮,其感觉类似平时下意识地在桌面上弹指一样。在演奏时如使指甲与琴皮接触,则声音较为清脆。
几种不同的定弦法
二胡一般都采用五度定弦法,即内外弦之间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现代二胡定弦的音高,以国际公认的标准,内弦为每秒振动293.66次的6音,外弦为每秒振动440次的a音。但也有一些乐曲的定弦较为特殊,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①内外弦之间的音程关系不同。二胡除了五度定弦法以外,还有四度定弦法,即内外弦之间为纯四度音程关系,如蒋才如创作的《忆亲人》、张寄平创作的《庆丰会上活今昔》、卢小熙改编的《赞歌》等都采用了四度定弦法。这种定弦法是吸收了坠胡等地方特色乐器的特点演变而成的,所以演奏起来极富地方风味。在孙文明的作品中,还有采用八度定弦法的乐曲,如:《送听》、《人静安心》等,用这种定弦法演奏时,听起来好像一高一低两把二胡合奏似的,富有一种特殊的效果,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创造性,但这种定弦法在其它乐曲中极为少见。
②定弦的音高标准不同,如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的定弦音高,其内弦为每秒振动196次的g音,外弦为每秒振动293.66次的d音:刘文金创作的《长城随想》的定弦音高,内弦为每秒振动261.63次的c音,外弦为每秒振动392次的g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