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二胡常用术语简介

  【导读】这是一篇二胡基础知识的教程,主要介绍二胡常用术语说明、常用符号说明及定调和用弦知识,非常实用的教程,详细的介绍大多初学二胡会出现的疑问,一起开始学习吧!   (一) 常…

「入门」二胡常用术语简介

  【导读】这是一篇二胡基础知识的教程,主要介绍二胡常用术语说明、常用符号说明及定调和用弦知识,非常实用的教程,详细的介绍大多初学二胡会出现的疑问,一起开始学习吧!

  (一) 常用符号说明

  1.ㄇ或→出(拉)弓符号。遇此符号时不论长弓短弓全由左向右把弓拉出。

  2.∨或←入(推)弓符号。遇此符号时不论长弓短弓全由右向左把弓推入。

  3.⌒连弓符号,也叫一弓符号。即用一弓奏出弧线内所有的音。没有弧线的一弓一音。

  4.▼顿弓符号。奏时用弓的一小段急速奏出。

  5.后顿弓符号。这一技巧在二胡演奏中,很早就有。它是顿在一弓的末尾,这一点与普通的顿弓不同,音响如呼吸或叹息,很有中止感。演奏古曲时多用之。有时在强弓收尾的民间乐曲中也使用它,又有时边顿弓又边把弓秆提起,所以又有人叫它提弓,符号用 。

  6.抖(颤)弓符号。奏时用弓尖的一小部分快速往复拉奏,使出音象层层波涛。

  7.>重弓符号。奏时将弓强顿,使出音坚强有力。

  8. 空弦符号,也叫散音符号。是四指全抬起的空弦音

  9. 一左食指按音符号

  10.二或‖左中指按音符号。

  11.三左无名指按音符号。

  12.四或×左小指按音符号。

  13.卜或↗绰音符号。卜是“绰”的简写,奏时由标符号音的下几度滑至此音。

  14.シ或↘注音符号。シ是“注”的简写,奏时由标符号音的上几度滑至本音。

  15.内 奏内弦上的音。

  16.外 奏外弦上的音。

  17.泛或ο泛音符号。奏时用指尖轻点全弦(指码与千斤之间)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四分之……?等处,同时右手徐徐运弓使发出细腻而轻泛的声音;

  18. 滑音符号。奏时用一个指定手指,在一弓之内,滑奏完符号中所有的音符。

  19. 下回滑音符号。奏时用一个指定手指,从本音急速下滑后立即上滑回至本音。

  20.ラ 吟弦符号。ラ是“吟”的简写,吟弦也叫揉弦,留待后面详细说明。

  21. tr 打弦符号。这是从外国符号中引用过来的,奏时用按音手指的下一指,做快速的起落,连续打在弦上,发出清脆明朗、连贯如珠的声音。

  22.丁 单打音符号,旧名擞音,奏时在按某音之前,先快速地打出其下一指的音。

  23←或ㄅ 拨弦符号。奏时用左手方便的手指向左勾弹琴弦,使发出象敲鼓的声音。

  24 拉拨符号。拨弦方法与上相同,只是在左指勾弦的同时右手加入顿弓,奏出与勾弦音相距五度的音。

  25.→挑弦符号。奏时用左手方便的手指向外挑弹琴弦,使发出如打击乐器的声音。

  26. 带起符号。左手按指在离弦时,把弦轻轻一搔,带出空弦音。或用较高音位的按指带出较低位上的音。带起音的轻重,要根据需要来决定。

  27.一保持音符号。奏时要求弓速稍快,略加擦弦力,奏出充沛有力的音响效果。

  28.⊙压弦符号。用按音指或保留指压出此音,或此音的上回滑音。

  (二)二胡常用术语说明

  上述的二十八个常用演奏符号应该是二胡常用术语的一部分,此处为了避免重复,这一部分不再赘述。现将其他的常用术语介貂在下面,作为读者在习奏中的参考:

  1.琴头是二胡的最高部分,下端与琴柱相连。有“长颈式”、“短颈式”、“卷云式”、“凤尾式”等多种,其中以长颈式的为最流行。

  2.琴柱上端接连琴头,下端插入琴筒。因为琴弦上紧后,琴柱担负着支撑琴弦的作用,所以民圈也称它“担子”。

  3.柱脚琴桂插入琴筒的部分,形状上圆下方。

  4.内弦轴梆内弦的轴,也叫内弦“轸子”。插入于琴柱上端的轴孔中,梆弦后向内转动绞弦(参看第7页第4图A)。

  5.外弦轴梆外弦的轴,也叫外弦“轸子”。插入于琴柱上端稍靠下的轴孔中,梆弦后向外转动绞弦(参看第7页第4图A)。

  6.琴筒也叫“筒子”、“共鸣筒”、“共鸣箱”。是二胡的重要发音部分。左嵌音窗,右蒙蟒皮,在筒身靠近蒙皮的三分之一附近,上下备开一孔,上圆下方以便使柱脚插入。琴筒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三种。

  7.花窗是嵌在琴筒小口上的透雕小木窗。它的花式种类繁多,其中以花纹疏密均匀、美观、牢固,并以其雕去部分的面积约占全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者为最好。花窗起着丰富音色及美化外观的作用。

  8.底托是近数年来由于二胡演奏的需要而被加在琴筒底下的。底托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面做成沟形,与二胡底部的形状相同,安装时可用螺丝(不可用胶)把它固定在琴筒底下。但为了不使它妨碍琴筒的振动,当安装时应在底托与琴筒底板中间垫上二毫米厚的小木垫。底托的右端钉有两个小钉(或开两个小孔)以便挂住琴弦的头。底托下面也要开出与琴筒相似的曲线形,但中间的沟最好是斜开(与琴筒纵轴成60度角),好使底托与腿根密合。在底沟与腿根的接触处可胶上疙瘩橡皮(乒乓板用的),以增强琴筒的稳定程度。为了轻巧,也可以把底沟的两沿凸起部做成四只乳状的足,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布在底托下面。

  9.蟒皮是二胡振动发音的部分(参看第7页第4图A)。

  10.码子放在琴筒右侧的蟒皮上,顶部有内外两根琴弦压着,是琴弦振动和蟒皮振动的媒介,所以它的质量好坏对二胡声音的影响很大。形状有“桥形”、“长桥形”及“圆座形”三种。

  11.千斤原做“千金”,本是重要的意思,也有小机关的含意,二胡上借此为名也说明它是能决定空弦音高的一个重要部件。千斤有“弦线千斤”,民间有“金属钩绑以弦线的千斤”,近几年来又有“同体千斤”与可做小量细微调弦的“两用千斤”等(参看第6页第3图)。

  12.琴弦二胡上的两根弦,依其强力有软弦、硬弦之分。依其材料有“钢丝弦”与“丝弦”之分。

  13.弓子是用细竹制成的,分为弓杆与马尾两大部分。弓杆又分为“弓头”、  “弓身”及“弓尾”等三部分。马尾也叫“弓毛”,二胡弓子以纯白并且粗而长的为好[参看第37页(二)]。

  14.坐式指二胡演奏中所采用的坐的姿势,有“迭腿式”及“平腿式”两种。大体来讲,演奏古曲采用迭腿式较好,演奏现代乐曲采用平腿式较好;老年人采用迭腿式的较多,青年人采用平腿式的较多。

  15.持琴有两种含意:其一是指出台演奏时的持琴。这时要用左手持琴,拇指在内,食指在外,中指在右,无名指在左,两两相对地夹在千斤下面的琴柱上,待坐好后再采用

  演奏时的持琴姿势。其二是指演奏中的持琴姿势(参看第46页第14图)。

  16.持弓演奏时右手执弓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拇指、中指、食指及无名指等四个手指持在弓的尾端,小指不要直伸,也不要任意摇动,要依附在无名指的下面(参看第46页第15图)。

  17. 运弓演奏中弓子的基本动作叫运弓(参看本书第47页二、右手上的技巧),与运弓相对应的是停顿和休止。

  18.换弓  演奏中每改变一次运弓的方向,就叫做一次换弓。换弓并无长短的含意。

  19.换弦演奏中把马尾从这一根弦改换到另一根弦的动作叫换弦。当换弦时要注意发音的连贯自如。

  20.弓法运弓中所采用的各种变化技法,如快弓、慢弓、连弓、断弓、跳弓等。

  21.弓速单位时间内马尾擦弦所经过的距离。大体来讲,弓速快的擦弦力大,发音强;弓速慢的擦弦力小。发音弱。

  22.长弓也叫“全弓”,即把弓子从这一端运至另一端,做大幅度的运弓。但要洼意靠近弓头的30毫米及靠近右手手指30毫米的两小段马尾不能使用,不然容易产生噪音或空虚的声音。如详细来讲,长弓可以分为快长弓和慢长弓两种。

  23.短弓也叫“分弓”,是指半弓以内的运弓,速度不甚快,但稍有弹性。

  24.二分弓  即把全弓分为两等段演奏,从中心算起,靠左边的一段叫“左牛弓”,靠右边的一段叫“右半弓”。

  25.三分弓即把全弓分为三等段演奏,从左向右各称为“弓尖”、“弓中”、“弓根”。也有叫“上半弓”、“中弓”、“下半弓”的,但因二胡弓子是平放的,所以后者不太合适。这三段弓子的演奏效果各有特色。弓尖轻快活泼,弓中平稳舒适,弓根坚强踏实。

  26.连弓不论运弓范围的大小,将两个以上的音用一弓奏出来就叫连弓,因此其中常包含圆滑的意思。

  27.快弓  每个音奏一弓,但速度较快。其中包括“大快弓”及“小快弓”[参看第50页(五)]。

  28.慢弓慢速运弓,多为全弓,可以一音一弓,也可以多音一弓演奏。

  29.长弓断奏把一弓分为数段,向同一方向作分段的运弓动作。如刘天华练习曲第21首。

  30.擦弦力  是右臂及持弓的各个手指加在马尾,并通过马尾达于琴弦上的摩擦力的总和。这种擦弦力随着弓速的快慢及出入弓时手指与琴弦距离的大小而变化着。大体来讲,弓速快的擦弦力大;弓速慢的擦弦力小。距手指近的擦弦力大;距手指远的擦弦力小。

  31.擦弦点是马尾擦在琴弦上的位置。在二胡制作时早巳把这一问题考虑在内,读者如果能采用正确的运弓方法,这个擦弦点应该是始终不变的,但如运弓不平,这一点就要移动。经验告诉我们,弓尾高擦弦点上移,声音空虚无力;弓尾低擦弦点下移,声音噪杂嘶哑。

  32.运指也叫“指法”,就是根据演奏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手指。它的含意很广,几乎包括了左手上的全部技巧。

  33.换指按音时手指在琴弦上此起彼落的动作叫换指。

  34.按音也叫。“按指”、  “按弦”,但后二者都不如叫“按音”更为恰当。按音时,要求手指准确而敏捷地按在琴弦适当的位置上,其所加于琴弦的压力叫“按音力”。按音力要灵巧适中,不然易产生音高不准、不稳的毛病。

  35.指距即几个手指按在琴弦上的距离。其中第一把位的指距最大,第二把位的指距稍小,此后把位及音位越靠下它的指距越小。

  36.活指也叫快指。通过快速度的按音动作,使手指的动作更加准确灵活。刘天华练习曲第14、25两首都是活指练习。

  37.保留指巳经奏完的某一按音指,在下一指或下数指将要按音时它仍旧留在弦上不抬起来,这就是保留指。保留指有很多好处:第一,能减轻演奏者按音运指的负担。第二,便于快速运指,尤其便于演奏快速度的重复音。第三,手指不易跑位置,能保证音高的准确。

  38.音位每个音符在琴弦上的位置叫音位。演奏中的音位较理论上的音位靠上一些,当按音时琴弦被加上了按音力,又可使音高上升一些,这时音高正好准确。

  39.音质是音的本质,也是声音质量的简称,如常常说的音质细腻、纯净、干瘪、粗糙等。

  40.音色是指声音的色彩变化而言的。如常常说的音色优美、华丽、暗淡、明朗等。

  41.伸指这是在二胡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指法。伸指有上伸指与下伸指两种,它们都用在超出本把位但又邻近的一、二个音符上。向上伸的叫“上伸指”;向下伸的叫“下伸指”,两者都不移动把位。

  42.把位以左手一指(食指)为代表的这四个手指在弦上所停留的位置叫把位。把位侬其新老,可分为传统把位与辅助把位;依其次序,又可分为第一把位、第二把位、第三把位……等。传统把位也有分为上把、中把、下把的,新的分法,也有以一个音作为一把的。

  43.切把也叫“固定把位”。使用切把时以一指(食指)临时代替千斤(短时间之内不抬起来),在内外两根弦上奏出临时转调的乐句,或虽未转调但在一根弦上来不及换把的快速音符。有时为了变化音色也使用切把,如《听松》一曲的第二段。

  44.换把当演奏中遇到本把范圉以外的音时,用左腕带动手指,从原来把位移至另一把位的动作叫做换把。换把依其动作方式可分为“滑指换把”与“跳指换把”两种。

  45.传统把位是以一指在外弦上(第一把有时例外)按在“Do”或“So”两音的位置上作为开始音的两种把位。这种把位是由三弦琵琶等民族弦乐器上引用在二胡上的,传统把位对演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民间乐曲最为适合(参看第26页第5图)。

  46.辅助把位  是以“Re”“Mi”“Fa”“La”“Si”等音为开始音的五种把位,这是为了补充传统把位的不足而使用的[参看第62页(十)]。

  47.滑指换把  当换把时一只手指在琴弦上滑动,从原来把位滑至新把位处,从原来的音位滑至另一音位,使起止两音间有较明显的滑高或滑低的效果。这种奏法要使用得适当,过多的使用滑奏会使乐曲柔弱无力。滑指换把没有专用符号,有时只在换把前后的起止两音上标注相同的手指符号。

  48.移指换把当演奏较快速的换把时,有一只手指在琴弦上作较快的移动,从原来把位移至新把位处,使起止两音间没有明显的滑音现象。它有时也同样采用在换把前后的起止两音上用标注相同的手指符号的办法表示出来。移指换把与滑指换把的主要区别是:移指换把的速度快,多用在轻快明朗乐句的演奏上;而滑指换把的速度慢,多用在抒情优

  美的乐旬演奏上。

  49.跳指换把换把时将四个手指全部抬起,借着臂腕和手的快速移动,把四个手指从原来的把位迅速跳至新把位处,演奏这种换把时,要求干净利落、音高准确。

  50.定调  内外两根琴弦各定为何种音调(音高)。也有叫定弦、定音、调弦、绞弦的。

  51.用弦也叫“把式”。定调之后,在演奏中把两根空弦音作为某调的哪二个音来使用就叫用某弦(按首调唱名法)。二胡演奏中十二个半音的调子都可以演奏,但在民间则有七调之说,现在按D调调弦把这七个调与西洋调名对照起来则为:

  c调(尺字调——2 6弦)    D调(小工调一1 5弦)

  bE调(凡字调——7#4弦)    F调(六字调——6 3 弦)

  G调(正宫调——5 2弦)    A调(乙字调一一4 1弦)

  bB调(上字调——3 7弦)

  调子虽然很多,但是在演奏中最常用的只有D、F、G三种调子。

  52.软弦是民间常用的术语,指的是强力小的琴弦。这种软弦常常被用来演奏柔和、低沉的乐曲。所用的弦多为丝弦。

  53.硬弦是民间常用的术语,指的是张力大的琴弦。这种硬弦常常被用来演奏坚强、高亢的乐曲。所用的琴弦钢弦、丝弦都有。

  54.噪音节这是产生在二胡外弦二分之一附近的一个或二、三个较明显的噪音,因为它的位置经常不变,所以叫它噪音节。这是因为蟒皮的性质顽强,在受到振动时它不独反映琴弦的频率,也把它自身的基本频率掺杂在里边,当这两个频率的振动极不协调时就要产生噪音。因为在很多二胡上蟒皮的基本频率相差不多,所以噪音节也常常产生在一般二胡外弦二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上。另外两根琴弦之间的互相干扰也是产生噪音节的原因之一。

  55.基础奏法是指二胡上的基本技术而言的,其中包括姿势、弓法、指法、音准、音色、强弱、节奏等项,这是初学二胡的人要特别注意的。

  56.力度变化即演奏中强弱的变化。这些变化是通过右手运弓速度的变化,及擦弦力的变化而产生的。简单来讲,弓速快,擦弦力大,发音强;弓速慢,擦弦力小,发音弱。

  57.乐曲处理乐曲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采用适当的方法把乐曲的主题思想及内容特色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实际是演奏者对乐曲的第二次制作。

  58.古典乐曲指“五四”运动以前的乐曲,现今流行的二胡古曲大多数都是由这一时期的其他种乐器上的乐曲移植过来的,如《汉宫秋月》便是。也有一部分是由古代歌曲中移植过来的。

  59.近代乐曲指“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国以前这段时期中所产生的乐曲,如刘天华的作品便是。有时也将现代乐曲列入。

  60.现代乐曲指建国以后所产生的乐曲,内容多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如《山村变了样》、《三门峡畅想曲》等便是。

  61.民间乐曲笼统来讲,只要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乐曲都是民间乐曲,但如详细来分,也可以分为古代民间乐曲及现代民间乐曲两种。例如《花欢乐》应属于前者,《二泉映月》应属于后者。

  62.上、下在二胡演奏中“上”、“下”的含意,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上”、  “下”的含意完全相同。如以琴弦来讲,靠近千斤的位置为“上”,靠近码子的位置为“下”。例如“上把位”、“下把位”等。

  63.高、低在二胡演奏中“高”、“低”的含意,和我们日常生活中“高”、  “低”的含意恰好相反。因为在这里所指的“高”、  “低”不是按方位来说的,而是指音调的

  “高”、“低”而言的。例如“高音”(靠近码子)、“低音”(靠近千斤)等。这一项最易使人误解,希读者加以注意。

  64.前、后这是根据演奏者自身的方位而定的。即演奏者面所向的为“前”,背所向的为“后”。

  65.左、右这是根据演奏者自身的方位而定的。即演奏者左手所在的方位为“左”,“右”手所在的方位为“右”。

  (三)定调和用弦

  在刘天华先生发展二胡以前,二胡的规格、定调和用弦很不一致,自从刘天华先生发展二胡以后,二胡才有了较统一的规格、定调和用弦的理输。解放以来,二胡一般还是以

  刘天华先生的定调方法来定调的,这就是以“D”调(小工调)作为二胡的基本调,即内弦定“d”’,外弦定“aI”。这种定调方法,弦的张力适度,蟒皮的振动及琴筒的共鸣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发音宏伟有力,因此在独奏、合奏、齐奏以及民间演奏中大多使用它。但这种定调法对初学固定唱名法的人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开始就遇上D调的两个升“#”记号,因此有人主张采用“C”调作为二胡的基本调,即内弦定“cI”,外弦定“G”,这样一来,二胡的基本调就没有升记号了。这对初学固定唱名法的人来说十分方便,对转调也很方便。但因这种定调方法较上述方法降低了一个调子,调起弦来不是千斤过高就是琴弦张力不够大,因此发音有些松散空虚,使乐曲的华丽感也受到一些影响。这种定调方法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的试用阶段,未被广泛采用。

  其实二胡的定调,只能在练习中予以固定,但在实际演奏各家各派各种风格不同的乐曲时,常常是按照某一乐曲的规格特点来定调的。例如演奏《汉宫秋月》一曲时就只能定

  成“A”调。即内弦定成“a”,外弦定成“e”’才能表现出哀怨缠棉的情调;演奏阿炳的乐曲时定调也不宜过高,只能定成“G”调,即内弦定成“g”,外弦定成“di”才能表现出浑厚质朴的阿炳乐曲的特殊风格。伴奏歌曲时常以该曲谱的最低音作为二胡内弦的空弦音,以使二胡能演奏出曲谱中所有的音符。但在伴奏某些风格特殊的歌曲时,为了照顾歌曲的调性,有时也不得不作出一点牺牲,例如民间的“借音”,这当然只是少数的例外。

  把二胡的二根空弦音作为曲谱中首调唱名的什么音就叫做“用什么弦(或用什么把式)”,传统中常用的有“1 5弦”  (小工调)、  “5 2弦”(正宫调)、“6 3弦”(六字调)等三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常用的“2 6弦”(尺字调)、“3 7弦”(上字调)、“4 1弦”(乙字调)、

  “7#4弦”(凡字调)等四种用调法。为了解决读者在实际演奏中的需要,特将定调及用弦两项列为一表如下页。

  此表上数第一横行的拉丁字母是内外两空弦所定的音高(即定调);左边第一直行的拉丁字母是用调名称,表中诸横行的阿拉伯数字代表弦名。使用此表时可用第一横行中的音高作为基础,然后在最左边的直行中找出所要演奏的调名,最后在此纵横交错的地方所找到的音名就是应使用的弦名。例如内外二弦巳定成D、A,今想演奏F调的乐曲,则需使用6 3弦。如以这种定调方法演奏D调的《光明行》,则需使用l 5弦。但至第二段转G调处又要改用5 2弦了。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