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记彭曙光和彭氏琴码

  写他,从哪里开始呢?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在他淡泊的人生中,只有追求和奉献,几十年默默如故。然而,他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的配件之一琴码的发展、创新,独僻其径,功不可没,使…

「入门」记彭曙光和彭氏琴码

  写他,从哪里开始呢?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在他淡泊的人生中,只有追求和奉献,几十年默默如故。然而,他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的配件之一琴码的发展、创新,独僻其径,功不可没,使二胡演奏家和业余爱好者手中的胡琴音色音质得以很好地提升和改善。若问他是谁,他就是被大家誉为二胡琴码王的湖北省黄冈市的彭曙光。

  彭曙光先生酷爱二胡,曾做过高级木模工,并带过几个得意的高徒,对木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与喜爱,而且研究颇有造诣。这对他酷爱二胡研究而后成为一位制作琴码的奇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当彭曙光制作出第一枚琴码并认识到琴码对二胡发音的重要,就与二胡和小小的琴码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种预示和动力推动他在漫长的三十八个春秋里,先后收藏了数十把名琴,并把业余时间倾注在二胡研究和琴码制作之中,而乐此不彼。他在胡琴王国里遨游,在琴码世界里探索。由知之甚少到知其奥妙,由明察秋毫到悟其大道。“志者事成”,他终于在琴码世界里修成正果,在小琴码上做出了大文章,赋予琴码以新奇完善,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从必然王国,走进了自由王国。

  彭氏琴码的风采

  拉胡琴的人对琴码都不陌生,一个小小的胡琴配件,夹在琴弦与琴皮之间,把琴弦的振波传导到琴皮,作用仅此而已。然而,小小琴码之中却蕴含着很深的奥秘。琴码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二胡演奏的音质、音色、音量的变化,关系到二胡整体品质和性能的提升发挥。彭曙光先生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探索了琴码的传导规律;从不同的码材性能的对比中,谙熟了不同材质对各种二胡匹配的要领;从制作工艺中走出了一条精品之路,制造了彭氏琴码的一个个奇迹。

  彭氏琴码,得到了二胡界许多专家、教授、胡琴爱好者的使用和肯定。南京的一位资深的演奏家、教育家,用了彭氏老松节码后说:我要的就是这种圆润纯净的音色。一位著名二胡教授,见到彭氏琴码,竟看呆了,这琴码制作的太精美了,用后很是感慨,特向他赠书并提写“中国二胡琴码王”的签名。另一位著名二胡教授在2005年赴新加坡演出前对彭曙光说,这次我要到海洋性气候的环境下考验你的琴码。演出成功归来,被彭曙光琴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折服了。一位二胡名家今年到澳门演出,因气候原因,带去的琴声音发生了变化,这位二胡名家换上了彭氏琴码,演出成功后说,这次演出是彭氏琴码救了我的驾。2005年中录杯二胡大奖赛中,在专业组和业余组的金、银、铜奖的得主中,有五位选手用的都是彭氏琴码。

  今年5月,天津市一位专业独奏演员参加“阳光与希望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系列展演”演出。但手中的两把二胡声音不够理想,演出在限,很是着急。她的一位朋友找到彭先生,老彭详细的了解了两把琴的状况和演奏者要求的声音取向,用了三天业余时间做出了两枚特殊的琴码,特快专递发往天津。这位青年演员换上了特制的琴码试拉后兴奋地说:太好了,我需要的音色终于出来了。《红梅随想曲》在大乐队的协奏下,二胡优美的声音回荡在大剧院的上空。

  一位很有声望的江苏胡友,他有一把老红木改良二胡,令他苦恼的是,声音发空发散。他找到彭曙光求助,彭先生针对他的琴况量身制作了一枚琴码寄去。这位朋友换上一试,圆润、柔和、清纯的音色在耳边响起,他顿时高兴得心花怒放。

  浙江的一位著名二胡演奏家、二胡收藏家,爱琴如命,视好琴如珍宝。他使用的几把老琴,琴皮老化、塌陷已不能使用。当用上彭曙光为他专门制作的琴码后,大感惊奇:这几把快判“死刑”的老琴居然起死回生,焕发出青春。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彭氏琴码的独到之处在于不同的二胡,安上他制作适合的琴码,马上起到调解功能,发出美妙的琴音:使原来空散的声音变得清纯;闷涩的声音转为靓丽;不通透的声音变得圆润,就好似换了一把琴一样。彭氏琴码,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成为二胡演奏者人见人爱的精品、珍品。具有了使用、观赏、收藏价值。如今已成为公认的不注册的商标和精品品牌。

  彭氏琴码,还受到了许多二胡制作名家的赞赏。无锡一位制琴名家说,要好琴来找我,要好码找老彭;苏州一位制琴名家钦佩地说:我做不出来这样的琴码;还有一位著名的二胡制作大师前辈试了彭曙光的琴码后感慨地说:你的琴码太好了,你虽是业余的,但比我们这60多年专业制琴的做的都好。

  彭氏琴码的故事,被《乐器》杂志编辑知道后,特向他约稿。彭曙光将自己多年来研究制作琴码的体会,整理成《二胡琴码制作初探》,洋洋洒洒6000言的学术文章,在《乐器》杂志(2006年第十一、十二期)连载发表,开创了琴码制作著文立说的先河,登上了国家权威刊物的大雅之堂。

  彭氏琴码也传到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一枚小小的琴码,不仅为使用者提升了二胡音色的表现力,也为中国的民乐二胡制作间接地添光增彩。

  彭先生认为,使用合适的琴码,对一把琴的音质音色会起到提升和改变。但任何人都不能奢望用一只琴码就能使一把低档琴变成一把高档琴。没有万能的琴码,只有最适用的琴码。用不同材质、形制的琴码,去匹配不同类型的二胡,才能使二胡发出最美的声音。为了适应各种二胡的需要,他先后制作了红木、紫檀、枫木、乌木、松节、古木等多种材质的琴码,每一类琴码又制出不同的型态,拓宽了对二胡音色的调控性能。多年前,他首创了将两种不同材质的码料合而为一,使其具有两者材质兼容性的音色特点,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彭氏琴码悟道之路

  彭先生的琴码制作实现了把握自如,用他的话说就是“量体裁衣,量琴定制”,用特殊琴码来解决二胡发音中的特殊问题。有位朋友说:一枚琴码半把琴。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对于用琴码调整出了理想音色时的那种感受而言,此话形容的确也不算过分。三十八年的琴码制作中使彭曙光的体悟独到,那就是要把琴码的属性搞清,把琴码的规律吃透,把“精、气、神”融入到琴码制作之中,这也可以称之为彭氏琴码的悟“道”过程。

  “道可道,非常道”,万事万物皆有道。所谓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是其内在的、核心的奥秘。彭曙光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进了探索琴码奥秘之门。他认为,一枚小小的琴码中,也有大千世界,也有变化无穷的奥秘。他从长期的制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琴码的重要作用。琴码是二胡发声的“咽喉要道”,“若喉头有疾或先天不足,其音质之难听可想而知。琴码又像麦克风,好者具有降噪除杂、补偿增益、调节平衡、高保真、高灵敏度等功能。而劣质的琴码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传音导体罢了。”因此,琴码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能够调动、激发琴弦、皮膜、琴体的和谐共振,使之达到最佳的协调统一,发出最好的声音。

  为充分发挥琴码的作用,他不但熟知每一种码材的密度、传导振动特点、对高低频率的衰减程度、对杂波的过虑性能。同时对码材的切割方向、琴码的体积、形态、与琴皮接触面积、边角的弧度对振动传导的损耗等细节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努力探索琴码的传导振动与二胡整体和谐共振的关系,以及不同性能的琴码在调整、激发琴音共振中所起到的能动作用,并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

  彭曙光领悟琴码之道既复杂又简单。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做他该做的事情,而且只做他该做的事情,就是道。”达摩祖师面壁十年,终于大彻大悟。彭曙光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悟出了制作琴码之道。木块在他的手中赋于了生命和灵性。制作中,看似简单,实际是艺术的创作和享受。一刀一锉,一雕一刻之中,加载着他创作的灵感。脑海中浮现的是流动某种频率的振波乐音,以及放在一把特定的琴上,所发出的那种特定的声音。他的意念、灵气、神韵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琴码之中了。因而,他的琴码制作,已进入随心所欲的境界,也是一种心灵的感悟。这和赵寒阳、严洁敏教授所说的“想象音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花香自苦寒来

  彭曙光与胡琴世界结缘,小小琴码走进了他的人生,“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岁月的流光,承载着他的追求与向往,艰辛与欢悦。

  彭氏琴码所取得的成功,有他的智慧与天赋,有他的追求与奉献。他向许多著名的二胡制作大师悉心请教,他浏览了大量的书籍资料,钻研了有关物理学、材料学、声学等乐器的理论知识,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千方百计收集了几十种材料,切割打磨,在放大镜下洞察细微毫末,细心对比试验,探索其振动传导的规律。为了获得稀少的码材珍品,他曾攀登悬崖峭壁,冒险求索。

  几十年的刀刻斧琢,彭曙光琴码制作的“精、气、神”和底蕴更加深厚了。双手的老茧见证了他的追求与艰辛,奉献和快乐。他究竟做了多少枚琴码,寒来署去,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他曾感慨地说:“让用上我的琴码的胡琴发出最美妙的乐音,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对胡琴研究和琴码制作情有独钟?他会心一笑,淡淡地说:“起初觉得好玩。但越来越觉得琴码对一把琴发音的重要。研究制作琴码给我带来很多乐趣。能为持琴者改善琴音,感到好用,乐趣就在其中了”。我在与彭先生聊天中知道,多年前他已经着手全手工二胡的研究和制作了。他的设计方案,已由一位著名的二胡制作家按其理念进行实践,并已加工出了一把成品琴。此琴的品质令这位行家高度赞赏刮目相看。我们期待着彭曙光自己全手工制作的二胡早日面世!

  彭曙光品琴制码技艺高超,但他并不保守。他把自己多年来数篇相关二胡知识性文章在杂志、媒体上发表,与朋友交流。朋友们善意的向他建议,你的琴码做得好,知识产权应该受到保护,申请专利,以免被人模仿假冒。彭曙光认为:如果有人认为我的琴码好,技术资源可以共享。制作琴码的人多了,是好事,对促进民乐和二胡事业的发展也有好处。

  彭氏琴码,伴随着他本人的故事,在二胡界里流传开来。一个酷爱二胡的人,用他的追求与奉献,用他的才智与劳动,在提升了琴码作用的同时,也在中国二胡配件发展与创新的历史画卷中,添绘了浓重的一笔。

  2007.06.24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