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位于江苏无锡锡惠公园内,原名“惠泉”,始凿于唐大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锡惠公园包括锡、惠两山,惠山有九龙十三泉,尤以第二泉闻名于世,唐代杰出品茶专家陆羽尝遍天下二十多个有名的泉,评此泉为第二,世称“天下第二泉”。唐代诗人李绅称赞泉水为“人间灵液”,此后梅尧臣、王禹、蔡襄、黄庭坚、苏东坡、秦观、杨万里等都有佳句称颂,尤以苏东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赞誉备至。宋徽宗曾将此泉水列入贡品,月进百坛。
阿炳(1893—1950),真名华彦钧,民间盲艺人,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阿炳一生受尽苦难,母亲秦氏在他出生后一年多就去世了;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时,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去世,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由于社会动乱、生活困窘,他大半生都是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人间辛酸苦辣,创作《二泉映月》时他已经双目失明。
主题是命运,表现了一个经历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流浪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全曲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是一首变奏曲式的曲子。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如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哀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从表面感受上说,曲子开头比较平缓深沉,但很快就转为细细的诉说,像一个忧郁的诗人在低低吟诉自己的哀愁,又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女子在月夜里呜咽,她在向心爱的人诉说自己的烦恼和苦闷: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时而平静,时而跳跃,让人亲身体会到她的不满、委屈和哀怨;尽管她受了委屈,但她是一个倔强的敢于抗争的女子。在高潮凸现时,那是她最愤怒的诉说,只见她银牙紧咬、杏眼怒睁,让人感受到一种倔强的愤怒的阴柔之美。曲子深刻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高潮处,二胡强有力的声音更表现了作者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
从乐理上说,开头有一段短小的感怀、叹息般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音,随后在征、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结尾,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句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从第一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出现了新的节奏,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兼有叙述、倾诉和感叹的情愫,逐渐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转为激动昂扬,深刻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多次变奏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不同的心境,更是为了深化主题。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比较大,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轻重有变,忽强忽弱,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二泉映月》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大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过协奏曲《二泉映月》后,说 “此等二胡曲应当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只喜欢这一首二胡曲。在发到太空的诸多声音里,中国只收了《二泉映月》一首。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把它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1985年在美国灌成唱片,位于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