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波曲》是孙文明于1952年冬创作的。孙文明(1928-1968)浙江绍兴人,与阿炳相似,幼年双目失明,也是一位盲人民间音乐家,在黑暗的旧中国,同样过着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经常在上海奉贤地区的茶楼拉琴卖艺。这首乐曲正是作者本人苦难遭遇的真实写照。
由于孙文明在身世、遭遇等方面与阿炳相似,他的作品也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韵味,阿炳作品中的一些演奏手法,如:波弓、透音等,在《流波曲》中也有运用;有意思的是,乐曲中还出现了一个与《二泉映月》非常相似的旋律,根据蒋风之先生介绍,这是孙文明在听到了阿炳的作品后,有意识地将《二泉映月》中的音调吸收到《流波曲》中来的。
《流波曲》是一首感人的音乐叙事诗。乐曲结构严谨完整,旋律深沉动听,表现了作者对过去流浪生活的辛酸回忆和内心不平的愤懑情绪。全曲不分段落,节奏平稳,速度缓慢,有人物形象的呈现、痛苦往事的回忆、愤怒与抗争、惆怅与叹息,最后,音乐首尾呼应,以再现首部一个乐句的形式结束全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