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影吗?我想你一定记得第一幕《苦难的岁月》中,一个头插草标的女孩与她的妈妈生离死别时悲痛欲绝的那一段舞蹈。也会记得配着那段动人的舞蹈的双簧管的的如诉如泣的音乐。听到那凄凉痛苦、带有特殊颤音的音乐,我们的心都要颤抖了。这段催人泪下的音乐,就是《江河水》。它原来是流传东北地区的一首民间乐曲,经原旅大歌舞团的王石路等同志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完整的双簧管独奏曲。后来湖北艺术学院黄海怀同志又把它移植成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传说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对美满的夫妻,不幸丈夫被官吏们拉去服劳役,因遭受百般虑待,惨死在异乡。妻子闻讯后,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对着滔滔的江水,遥祭亡魂,号啕痛哭,倾诉了对万恶的统治阶级的仇恨,并引出对往事的无尽思念——–。――――――
我演奏这首乐曲的体会是这样的:从演奏手法讲有三个特点。其一,左手压揉与不揉弦的手法相结合。
我演奏这首乐曲的体会是这样的:从演奏手法讲有三个特点。其一,左手压揉与不揉弦的手法相结合。
压揉又叫扣揉,这种揉弦不是一种发送状态的揉弦法,而是要加大手腕和手指在弦上的压力,使音的颤动波度密而大,摹仿出双簧管“唰音”的特殊音响。不压弦,是用左手手指按在弦上纹丝不动,造成平直的音响效果。这个曲子大多数不压弦,遇到“5”和“1”用压弦,“2”用普通揉弦,出现两个“6”音时,第一个“6”不揉,第二个“6”用普通揉弦。其他音都是不揉弦,平直的。以上所述的是本曲极为独特的演奏手法。
其二,上下滑音和回滑音必须较有菱角,切勿把滑音的过程拉的很慢,或很柔软。因为这是东北地区的民间乐曲,如果把滑音拉的很慢、很柔软将会与南方的风格相混淆。
其三,运弓要有大幅度的力度对比。如第二段(C调)要用最弱的音量来演奏,弓子在弦上轻轻地运行就够了。而第三段转回降B调时,则要有全身的力量,大刀阔斧地运弓。在后面我还要讲这个问题。
从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来讲,由于这首乐曲有生动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痛苦、思念、悲愤的情绪,所以我们在演奏时,情绪一定不能无动于衷。如果仅仅把音符和符号拉出来,或者是单纯摹仿双簧管的味道,那不能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我们还要用心去探索乐曲的内在情感、人物形象、特定意境和艺术造型。为了演奏好《江河水》,我曾经到农村、长江轮船上、四川大邑刘文彩庄园等处深入生活,倾听了很多群众控诉旧社会的罪恶,使我在演奏此曲时,大大丰富了内心视觉。
当我在聚精会神准备开始演奏《江河水》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乌云滚滚,江水沉沉的意境,仿佛听到拉纤工一步呻吟、一步滴血,挣扎前进的声音:
5 3……5 6……1 2……35 .3 65 6……4 32 3……
(我不会用作曲软件,不能显示音符)
这一段引子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黑暗的、吃人的旧社会。
第一段:
232 1 . 6 12 35 53 / 2 3 1612 53 / 6 —— 56 61 / ————–
这深沉悲痛的旋律绵绵地流出来了,表现的是一个惨遭不幸的妇女,悲痛欲绝的倾诉。当第三小节最后一个“1”音出现时,要运用强力度的压弦,使其发出非常强烈颤音。每当拉到这儿,我真感到心都要抽慉起来,这是一声发自内心的呼喊。当第九小节出现抖弓时,我感到我的心也在跟着颤抖。第十二小节中开始的 16 12 / 35 32 ————-
运弓略断,“1”和“5”加压揉,像是一声声强忍悲痛的抽泣之声。
第二段从转C调开始,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风停了、云住了、江水似乎也流不动了的意境。那个在江边遥祭丈夫亡魂的妇女,眼泪也好像流干了,默默地若有所思地回想往事。这儿是全曲最小的地方,感情含蓄深沉,还要带点呆滞的感觉。
第三段从转回降B调开始:6716——3 5 6 1 235/ 6—–几下强烈的运弓和接踵而至第抖弓使我们听到江水咆哮起来,压抑不住的感情像滚滚的江涛掀起万丈巨谰,悲愤的控诉在这儿达到高潮。这一段是主题的再现。可是情绪上激愤的程度好像再次冲击波。在奏抖弓前的乐句时,要为它作感情的铺垫。而16 12 / 35 32—–则要用强力度的顿弓来演奏(要靠近弓根部分拉)表现出人们对黑暗势力的愤怒抗争。
从1235 2375/ 67 23 1612 53 / 56 —— 56 56/开始情绪逐渐转向平静,速度很慢。最后一个乐句,则拉的意味深长,特别是最后一个音可以略作呼吸后缓缓地推进去。这一长弓要较长,为听众塑造一个深刻的艺术境界,切勿草草收场。
要通过音乐形象使人们联想到:江河水日夜流不尽,它是穷人的血泪汇成;江河水悠悠冬去它是黑暗的旧社会人们苦难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