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上海音乐学院于1956年开始创建“二胡演奏”这门课程,当时担任课程负责人的是陆修棠先生。此课程自1956-1966迅速发展的十年间,师资队伍由陆修棠、王乙、吴之珉、林正铭、刘树秉、卢建业、陈龙章等组成,教学从附小到本科形成一条龙体制,教材除刘天华、阿炳等曲目外,由教研组编写了一部分实用教材,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二胡演奏与教学人才。在1963年的“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本课程二胡学生闵慧芬荣获第一名。在陆修棠先生主持下,汇集学界各音乐院校的二胡名家,由上音主办召开了第一届音乐院校二胡教材会议,出版了高等音乐学院首本专用教材,这些举措,不同凡响地影响着全国音乐院校的二胡教学。
自1973年王乙先生担任教研室主任以来,正式进入本专业的快速发展时代,课堂教材在传统基点之上,更是创编大量音阶、琶音、练习曲,移植曲目,教学成果显著。1982年南方片区的调研中,周维获优秀演奏奖;1985年北京二胡邀请赛中,高韶青获得一等奖、朱玮玲获二等奖;1992年第14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邀请赛中,本课程学生王莉莉、陈春园、段皑皑等囊括了前六名,上海音乐学院二胡专业开始成为全国二胡专业的“领头羊”。1993年开始,王乙、王永德等人共同担任本课程负责人,教学上采用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手法,实行“一对一”、“二对一”、“一对二”等多种形式,教材选用更是得以拓展。1998年,陈春园获得上海首位二胡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本课程教研组由此提升了师资学历层次,并初步形成了老中青师资梯队,教学上也逐步形成新思路,提倡互动式教学。在王永德先生的不断指导下,学术梯队强调学科基础,严格训练、注重质量、讲求规范,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提倡师生互动下的发现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等手段。近十年来,本课程学生在“金钟奖”、“文华奖”等全国音乐顶级赛事中屡获奖项,如2003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前七名获奖选手中,本课程选手占据四名;2008年音乐院校“文华奖”比赛前六名获奖选手中,本课程学生占据三名。尤其是2007年以来,学科梯队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思考方面,狠下功夫,达到诸多突破与创新,努力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来创办国内最高水准的二胡演奏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以下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1)基本掌握二胡乐器自身的构造、音乐声学原理以及此乐器发展的历史沿革。
(2)较为扎实地掌握传统二胡演奏理念,同时强化二胡声音的主控式审美意识,在了解相关专业文献的基础上,个性化地提升艺术追求的审美趣味。
(3)深入探索历史上不同二胡演奏的风格和流派,同时建立自身的风格基点。
技巧层面:
(1)掌握二胡演奏的各种传统的、基本的演奏技巧。
(2)较为熟练地、自如地进行各个时期传统二胡曲目的演奏。
(3)能够形成对改编曲、大型协奏曲等曲目的成功演绎,同时在技巧运用上,能够结合时代需要,立足于传统而又有所突破。
能力层面:
(1)培养学生对二胡演奏的准确的诠释能力。
(2)从历史沿革的学习角度,增强学生对二胡演奏技巧和艺术性的综合认知。
(3)增强学生在主观能动的学术状态中,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审美思考。
(4)培养学生达到“高”、“精”、“尖”的二胡表演艺术资质。
教材
1、使用教材
《二胡音阶琶音练习》王永德编
《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修订版)》王永德主编
《刘天华曲集》刘育和编著
《阿炳曲集》杨荫浏编著
《王建民二胡作品选集》王建民编著
2、参考书目
《1949-1979二胡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刘长福编选
《全国二胡考级曲集》蒋巽风许讲德周耀锟编著
《全国二胡考级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