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琴和修琴,乍听起来好像没有多大的关连,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精通二胡演奏的人来说这是保证顺利演奏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众所周知,一把好的二胡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一把经过演奏者精心调试的琴还可以发出演奏者所需要的、更富有特色和表现力的声音。拉二胡在某种情况下就好比开汽车:学会了初步的汽车驾驶技术还不等于就真正掌握了汽车的各种性能,还需要认真地了解有关的常识和进行日常的保养,这样开起车来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和得心应手。学习二胡也应如此:为了保证演奏的质量,一定要精心地调试好乐器。
目前市场上的二胡五花八门、规格多种多样,这既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又给缺乏经验的人在选择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已经买好或已经准备好了乐器,那么教师就需要帮助他(她)们精心地进行调试。记得我小的时后老师总是一边为我调试二胡,一边详细地讲解各部分具体的调试方法和其中的窍门。我现在所掌握的调试乐器和修弓子、编弓毛等本领都是那时候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会的。学会了调试乐器给我的学习和演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就是在后来的教学和演奏活动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二胡需要调试的都是哪些部位呢?
我认为无论使用什么规格和哪种型制的二胡,首先要调整好把位的大小、千斤的宽窄和琴弓与手及手臂的比例状况。
如果把位的大小、千斤的宽窄和琴弓的状况都合适了,演奏起来才会更加自如、更加得心应手。为了在演奏中使左手的按音状态松动自然,应该首先教会学生调整千斤位置的高低(即把位的大、小)和千斤的宽窄。一般以持琴者左肘抵在琴筒上、手掌朝向面部伸开、小臂贴住琴杆的外侧,以小指根部的指掌线或略向上些为每个演奏者适合的把位、即千斤的定位处。
音的灵活性和揉弦时的松驰感觉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千斤的宽度也应根据演奏者手指的状况和琴杆的形状予以调整:圆柱型的琴杆千斤可略宽一些,以演奏者的姆指前部(指甲朝上)能够插入(琴杆与琴弦之间)为宜;扁圆型的琴杆则以同样的方法以食指插入为宜。手指较长的人千斤可稍宽些,手指较短的人千斤可稍窄一些。
此外,为了使演奏者更顺利地掌握好换弦和跳弓等技巧,调整琴弓的弯曲度和选择弓杆的粗细也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上说,拉琴时弓杆与弓毛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弓毛也不宜太松,因为距离过大、弓毛太松会增加换弦演奏时右手的负担,也不利于跳弓等弓法的控制。如握弓处的弯曲度太大,可用酒精灯或蜡烛烘烤,使该处适当变直,以持弓时手指的感觉松紧适度为好。弓杆的粗细和
径为适中,长度以80至82公分为适宜。手大的人弓杆可再粗些,手小的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弓杆可适当再细一些。
为了使乐器的声音更纯正、更悦耳,将不同木质和不同形状的琴码反复的调换试验是至关重要的。要教给学生在安放琴码时将其置于琴皮的正中,而后在琴皮与琴弦之间琴码的下方(靠近琴码处)放置制音垫,一般以较厚的绒布、细呢子或海绵稍松些垫入为好。这样能够使琴的发音纯净、无噪音,演奏起来也更顺手。
为了使乐器经久耐用、永远保持良好的发音状态,经常性的保养是必要的。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每天练完琴之后一定要将琴弦、琴杆、琴筒和琴皮上面的松香沫擦拭干净。尤其是琴皮表面,如果积淀了太厚的松香沫,不但影响外观的美感,而且会直接影响乐器的振动状态和音量、音色等发音的效果;琴弦和琴杆上附着的松香沫也会影响按音和换把技巧的正常发挥,无形中降低了演奏的质量。收琴时最好用布将琴杆与琴弦缠住或用做好的纸具夹在两根琴弦之间,以免挂弓子时琴弦沾到弓毛上的松香而影响使用。
为了避免琴筒干裂,要特别注意不要将二胡长时间在太阳下直射,在北方冬天也不要将乐器靠着暖气放置;在雨季潮湿的情况下,琴皮也容易塌陷。每次拉完琴可将琴松掉或将琴码移到琴筒的上沿,也可以将长于琴筒的铅笔或小木棍支在琴弦与琴皮的中间以防止琴皮塌陷、影响正常的使用。
总而言之,调试二胡是保证最佳演奏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每一个二胡演奏者都需要认真掌握的辅助手段。教师应以示范的方式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乐器各部位的性能以及调试的具体方法,使他(她)们在系统学习了演奏的方法之后也能够自己调试乐器,这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