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二胡研修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一个观点:知行合一!这个观点貌似大多数人都知道,但据观察,在平素的艺术交流中发现的确能体现其执行力者寡矣!
在与众多琴友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一旦在艺术奋进的道路上,每每遇到坎坷或是瓶颈时,总会有与此悖论而众说纷纭:我们年老体迈,练琴只是玩玩而已;我们又不是专业演奏员,大差不差就行了哎;我们练琴只是随意拉拉,不求高精尖,能拉些小调知足了;我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无非是在给自己开脱,又无非是因迈不过琴艺某道坎或某个瓶颈的托词罢了。问题是,你若动真格实事求是地点评这帮“二胡嘈子”拉琴拉得不咋地时,他们未必肯虚心接受。更有甚者,有一种浪迹江湖的“胡油子”,宛如滚刀肉,恰似演艺场上的“小混混”,若说他琴拉得不咋地,却还能滥竽充数,但指望他登大雅之堂,还真不敢恭维。
二胡,其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涉及国学、史学、哲学,甚至是体育精神在内的综合性音乐艺术。这是二胡的基本知识框架,二胡理论的必修课。自从刘天华大师把她引入大学圣殿,列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学科,便具有国字号的标签。别小瞧两根弦,一张弓,没有非凡的毅力和足够的好奇心,以及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功底,还真别在二胡这件拉弦乐器上耗费宝贵光阴,耽误青春时光。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一旦对二胡知识性东西涉猎到一定程度,其关键就在于行的执行性和对二胡理性认知的实践性。笔者最钦佩中央音乐学院赵寒阳教授曾说过的一句话,其大意是,但凡二胡演奏上卓有成效者,定在其他行业上也能胜任,也是一个强者。撇开艺术偏见和门派观念不说,就赵教授这句话的份量和所要表达的含义,还真够天下众多琴友们扪心思考一番的。中国唐代诗仙李白感叹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笔者套用此诗也戏言:二胡之难拉难于上青天!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吓退二胡爱好者们。所谓不知者不为过,而知之不多者也应勉励其多知也。最怕者—-二胡嘈子!那种半拉子不求甚解之怂气和胡油子玩世不恭之痞气,皆于二胡艺术无益,甚至极其有害,害人不浅。
对知行合一的反复强调和执意贯彻,正是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之光大,集中精力,聚精会神,潜心研修,孜孜不倦。所以,通过过往的二胡学习历程,笔者对练琴这个环节越来越加以重视,只有钻进去,平心静气地深度挖掘,才会做到心无旁骛,且心有灵犀,能和二胡心心相印,由此衍生出绵绵不绝的艺术感悟。当然,欲深得琴艺“三昧”非一日之功,必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会通达二胡文化的精髓所在,琴声即心声,琴艺即意境,人勤琴畅,琴美人纯。在此,笔者想和大家分享在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的练琴两三件“行程”:
首先,必须专注。笔者认为练琴一定必专注。如果一个曲子练习得很熟练之后,往往注意力会不集中而最终导致演奏会断,这个问题貌似小问题,但对人的困扰却不小。以至于你会拉无数的独奏曲,却没有一支曲子能做到通畅、流畅、顺畅和基本无瑕。这是因为其根源在于–你的脑子里没有音符,没有旋律,导致断了之后便无法衔接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练琴的时候做到心里要跟着唱谱。
其次,夯实基本功。基本功对于很多学琴的人来讲都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程。要想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有质的飞跃,就必须严格重视基本功训练,包括每天必须要练的基本发音,手指练习、音阶琶音等等。如果总是重复练曲子,到一定程度上便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整个身心要放松,耳朵要仔细听音准和发音,右手胳膊(手臂的自然重量)要放在(搭在)弦上,但不能死压着琴弦,这样的声音才会松、通。
再次,强化慢练作用。无论是练习曲还是独奏曲,慢练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有所跟进和提升。一首长长的曲子,要有计划的分成若干个小节,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重复练习。重复很重要,可以使演奏更加自如,只有在熟练自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努力前行。练琴姿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往往我们练琴时间久了便会忽视这个问题,导致胳膊、手指僵硬,从而发不出好的声音。重复正确的动作会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反之,就会使我们的练琴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胡演奏的至高境界归根结底就是对弦与弓的控制!在演奏方法上要放松,顺其自然,最关键的还是要根据自身条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架构和演奏模式。即便你的手指条件差一些,但因为有了合理的练琴手段和方法,同样可以演奏出相对较好的音色和力度,也能不断改善发音质量。
总而言之,每个学琴者的点滴进步,都与自己的努力坚持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名师的点拨指导密不可分。希望广大琴友在练琴的过程中,在参加艺术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练琴理念和综合素质,在艺术人生的大舞台上有更加出色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