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到了学钢琴的第一次“瓶颈期”吗?】
我们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常常看到,运动员在某阶段会出现瓶颈时期感觉自己走不动、快坚持不下来了,可是等硬挺过这段短暂的现象后却能重现活力奔走如飞的冲往冠军的终点。这就是在运动心理学中的“高原现象”,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出现暂时的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和运动员的状态相同。
我看到最近论坛有些很优秀的琴爸琴妈已经有短时日没有写日记了,有的也正在发愁,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高原现象”,让大家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我们一起渡过这个正常的小蝉蜕壳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会发生在Op.599阶段,很多初学琴童就是被这个阶段造成“无兴趣、无天赋”的假象而产生畏难情绪半途放弃了。我们一定要客观了解这个阶段的形成原因,来对症下药。
1.拜尔写于150多年前,当时欧洲音乐已经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一批最伟大的钢琴作品已经出现,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这本书虽然陈旧但是却联结着那批最绚丽伟大的钢琴音乐。内容多样,形式上加入了民间小调、复调和四手联弹等,客观是具有很多优点的。
但是我们也来说一下它的缺点:拜厄的高音谱表入门、左手五指位置基本固定、和声语言单一。孩子在衔接599时,造成肌肉习惯和听觉习惯较大的变化,因而觉得有困难。但是这有个方法弥补:就是在拜厄到599阶段,辅以大汤,过渡一下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补充《我和我的钢琴》原因,因为它不仅强化和声的丰富流动,并且能多次熟悉低音声部,在和家长老师配合的同时也更好地感受到成熟稳定的节奏和强弱的细微控制与处理。
2.家庭中,再亲密的夫妻也有争执的时候。生活中,深厚交情的朋友也有摩擦的情况。同样,小朋友在长期与一个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逆反。一方面是初期培养兴趣,对奏法要求不高,因而容易获得成就感,转到真强实战的练技术时,难免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在这个过程,多是用抵抗拒绝一个事物来表达对家庭管理者的不满和爱的需求。
在我和父亲多年的教学中,看到很多孩子叫喊着:“我讨厌练琴!我再也不弹琴了!”其中不仅包含着孩子对当前自己不能良好应付学琴的各个问题的不满和渲泄,也是对家庭管理者的急躁态度的抵触和愤恨。说简单点就是:“不是讨厌钢琴,讨厌的是钢琴旁边的你!”(呵呵,琴童原话引用)。对于男孩,我父亲通常会坚持上两周,学习情况几乎无法进行是就停顿下来,假意严肃的通知他:不必学琴了。联合家长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让孩子停顿一段时间。通常家教严谨良好不被溺爱也不被苛责的孩子能在一个月内主动要求上琴——因为他很内疚让父母伤心。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虽然当时控制不了情绪和行为,但是事后都是比较惭愧后悔的。对于女孩,则通常是鼓励她,减少教学进度和难度,同家长一起鼓舞士气,而尽量不选择停课。
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讲,男性是行为动物,而女性是语言动物,当男性遇到情绪波动时,原始反应是行为——或身体移动或肢体冲突,女性遇到问题通常是哭泣(初级语言的一种)和诉说。因此,家长们要区分孩子,根据性别的不同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于男孩,让他行为进行下去(停课)在让自己反思,这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一个尊重男性习惯的方式。而女孩,在此多鼓励,多给予有力的安全感,让她知道家长不在意她很挫伤的那些问题,而是在意她对待困难的态度,不论出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都陪伴她,不抛弃厌恶她,一直都爱她。
我常常在重新复课的孩子完满回课后,找一个轻松时刻,将他们拉到沙发上谈心,询问和研究他们当初不想学琴的原因。后来发现,孩子们通常是抵触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是缺乏适当的挫折教育造成的。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日本的教育,日本如今蒸蒸日上与它的严格严谨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常常遭受地震灾害的国家,却能坚持做到灾后第二天全部学生回复学习,可见这个民族对教育的极度重视。一个国家的成败不是由经济说了算,而必定是有教育质量来决定的,日本和我国的文化同源,但是它将每个文化都严谨端仪地列入到一个个艺术高度:茶道、武士道……可谓出处皆门道,不仅严谨的进行专项的研究,并且对孩子从小进行意志上的磨练,在每年冬季,按照日本习俗,家长们带着幼儿去河边浸冰水,如果在中国,家长若是动了这颗凡心,估计下半辈子只能在精神病院渡过余生了。以前我们说小日本矮,如今全民补充牛奶,他们不矮了;以前我们说小日本思维刻板,如今大家家里看“超级变变变”和日本的方型西瓜后就明白日本的思维创新以及超前了……问题被迅速发现就迅速解决,为什么如此快?没有全民坚毅的决心和品质如何能做到。在中日小孩的夏令营,我明显感到日本小孩坚毅的性格反衬下软弱任性的中国小孩是那么让我忧心忡忡。
很多家长总是夸口:“我家孩子聪明…”我极少在教学课堂这样对演奏着乐曲的孩子们说,为什么?因为聪明的多得很,并不意味成功,我常常训斥我那些聪明而懒惰的大学生:“聪明有什么用?!监狱里都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滥用自己的聪明一无所成的人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生活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不是红口白牙说出来的!”。我更乐于用:“你太棒了!你太努力了!你太细致了!你太能吃苦了我太喜欢你了!”。我在身边同行们的教学中发现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认真、“爱动脑筋”,夸孩子“爱动脑筋”的不如夸孩子“能吃苦”,当孩子意识到“吃苦”是人生最重要的美德时,你对孩子将来的社会能力和专业精神还有什么可担心呢?这是成功品质中的核心!(因而我曾多次鼓励琴爸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因为男人没生过孩子,没疼过十月怀胎,情感上的联结不会像母子那么浑然一体,相反更理智冷静,不易对孩子的缺点和任性妥协。加之能参与孩子教学的爸爸,对家庭更方面的照顾也更多,妈妈有安全感,情绪容易稳定,家庭关系更和谐。在钢琴行业,有琴爸长期参与的琴童成绩优秀的比率大一些这已经是我多方证实的结论)
钢琴如同修行,要经历佛家戒、定、慧三个境界,初级到中级就是一个“戒”字:戒浮躁、戒骄纵、戒粗心、戒无礼、戒玩欲……她就如同是一个聚宝盆,把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缺点全部的圈罗其中,让教师和家长的睿智冷静一个个将它们挑出来解决,如同挑出孩子身体的条条蛀虫一样,挑快了孩子身体受不了大伤元气,挑慢了蛀虫生蛀虫孩子被种种坏习惯所困,呼吸困难。到中级到中高级就是一个:“定”字:定耐性、定毅力、定方向、定目标、定自我、定神、定心……它就是一个定海神针,让孩子在消除蛀虫的广袤心灵大地上赫然挺立一座耸天巨柱,让他们坚定不移地顺着向上攀爬。到高级就是一个“慧”:通过直插蓝天的巨柱爬到天庭的云霄,不禁需要顽强的耐力和不停精进的心,还要有“一览众山小”的博文广识,佛家常说“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这种“觉”是前期的知识积累,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即是“慧”。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上流贵族普遍学钢琴的原因,没有什么比钢琴更磨练心性,锻炼修养节制,提升心智的事情了!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有魅力的人,更意味着在社交中他是个安全的人——他不会在公众对你咆哮让你窘迫不安,也不会强迫你去做不乐意的事,和他在一起你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这让我们对有修养的人总能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仰慕之情。我们是社会动物,一个安全而有魅力的人能快速的在社会产生联结,他的朋友比无节制任性的朋友显然是要多很多,相应社会能力就强大很多。这就是欧洲上流社会不惜成本对孩子在钢琴、舞蹈、举止进行各方面训练约束以提高修养的原因——他们能通过提升自我进入更高的权贵圈,以获得更大的社会能量。
(我一定会抽空将《音乐狗引起的教育反思》逐步详实的写完,因为在这个小文章中包含了我很多的教育体会和教育心理分析,我要很细致的写这篇帖。这段时间主要在忙小文章,对这个大块头不敢用零碎时间来拼凑。)
大家可不要轻率的随手扔掉这个沉甸甸的聚宝盆啊!随手乱扔杂物可是要罚款的呵呵!
3.启蒙阶段的儿童通常在599学习阶段上小学,接受有成绩排名压力的全日制学习方式,突然加大的学习任务和全新的学习环境,伴随生活规律的变动,处于身体心理的动荡期,如同体弱的人爱感冒一样,容易在情绪、能力、反应等各方面出现波动。
综上三点,就是我们孩子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我蒙住耳朵蹲角落专心思考我的下个“关于手臂各关节发力关系”帖,请大家假装看不到我,尽情聒噪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