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作品柔美的主题在富于深情的对位声部的衬托下,恰似一首甜美而充满柔情的咏叹调,向人们倾吐着内心深深的爱意。尤其是自第14小节起,巴赫将对位声部的旋律,变奏成密集不断此起彼伏的音乐运动形式,当主题和答题在这样一种情潮起伏的运动形态的陪衬下,音乐不仅激动了起来,更具有了一往情深、恋恋不舍的内蕴。面对这样一首作品,谁能说笃信宗教的巴赫不会浪漫?其实,越是虔诚的教徒越富有人性和仁爱之心。
由于作品中三个声部的旋律,都是那么的抒情而富于歌唱性,致使乐曲呈现出的音乐形象显得比较单纯,由此,既造成了主题与对位声部的音乐性格比较一致,又使得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由三度和六度构成的双音,不但要弹得非常的抒情,像是提琴的拉弦或木管的吹奏一样,更要富有深情。
为了在演奏中既能富有表情,又能将各个声部的分工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建议在练习的过程中,①不放先将主题单独抽出来弹,这样一来,不但能清楚地看到,它们是如何分别从不同声部进出的,还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衔接竟如此地紧凑。②再分别把三个声部从头到尾地进行演奏,这时,尤其要将主题与后面紧接着的旋律切割开。③同样的,将三个声部分别用前面说过的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练习,感受它们相互指尖是如何配合、协调地表达情感的,为最终完整地演奏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这样的演绎或许过于现代化了些。格伦·古尔德的演奏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是,他的速度弹得比较快;再一个,是对位声部的旋律几乎都是用断奏来弹。经他这么一处理,音乐显得非常活泼、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