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一指风云,一指散淡。
一指心律,一指绝响。
铿然一指,心骨俱冷。
悠忽一拨,体气欲仙。
一指一拨,是松之风,亦是竹之雨。
一拨一指,是涧之滴,亦是佛之禅。
学习古琴,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勾一挑,一指一拨,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底蕴以及弹琴宜忌、方法,对于学琴者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学那古琴的沉静外貌,学那古琴的志远悠扬。弹与不弹指间,用五指传神,用肺腑诉音。
琴有五不弹
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对俗子不弹;市廛不弹;疾风暴雨不弹。
1)不坐不弹:操琴是心意的抒发,自然要求平稳,要求气定神闲,不可有浮躁之气。
2)不衣冠不弹:操琴是心灵艺术。既为心灵之体现,则须郑重自然,清净洒脱。
3)对俗子不弹: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不为知音。
4)市廛不弹:尘世喧闹,嘈杂不静,俗气又重,此与琴文化的情趣相违。
5)疾风暴雨不弹:疾风声枯,暴雨音拙,故不可弹琴。更因为疾风暴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有伤于琴心的抒发。
琴有十疵
(指法十疵):
太淡而拙;多取而杂;
其轻如摸;其重如攫;
其拘如怯;其逸若蹶;
用力而艰;纵指而阑;
其缓若昏;其急若奔。
何为“淡”?《溪山琴况》说:“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翛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淡与艳对,自不取其艳媚,“祛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是故有高士之风。
古琴有“五不弹”,指法有“十疵”
弹琴之人,不可不体会此淡意。淡能合古,不必媚于众人。而所谓淡之妙趣,在于存正归雅,体味淳和,“不着意于淡而淡之妙自臻”。
不着意于淡而淡,才是淡意之妙处所在。若不得此妙,只知一味求淡,为了淡而淡,则落于粗拙,也就成了愚人琴,反失去其韵味与气节。凡事不可欠,不可过,贵在恰好,淡之意也是如此。所以,在琴诀中才有“太淡而拙”一说。
习琴学者,其初唯恐其取音之不多,渐渐陶熔,又恐其取音之过多。取音应干净利落,不得拖泥带水,否则得音只会杂乱无章。
“右手弹弦欲断,左手按令入木”。以“弹弦欲断”为练习标准,但不要凌空击弦,而是重抵轻出,直到“用力不觉”,虽铿锵有力却不火爆。忌“其轻如摸”,不然就成了“算盘手”。无论是弹弦欲断,还是按令入木,双手都需要放松。手在放松的状态下,五指都是略向内弯的,需要用力才能将其绷直,那样就是一种紧张的状态了,紧张的状态会影响手的灵活性。
指法有徐则有疾。然徐为疾之纲,疾为徐之应。尝相间错,故句中借速以落迟,或句完迟老以速接。又有二法:小速微快,要以紧,递指不伤疾中之雅度,而随有行云流水之趣。大速贵急务,使急而不乱依然安闲之气象,而泻出崩崖飞瀑之声。是故疾以意用,更以意神。
古人以琴涵养性情,故名其声曰希。尝于徐徐得之,音生于指,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候至而下,以叶厥律,或章句舒徐、或缓急相间、或断而复续、或续而复断,因候制宜,自然调古声希。渐入渊微。严道彻诗: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四楼下指迟,其于徐意,大有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