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多听听老先生们的琴曲录音,加强自己琴外的修养访谈录陶艺

  古琴文化大使 陶艺 先生   Q:请您谈谈这次非职业组选手表现和问题吧。   陶:大体上来说,多数选手都能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演奏和比赛,琴弹得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是有一部分选手在…

「真实」多听听老先生们的琴曲录音,加强自己琴外的修养访谈录陶艺

  古琴文化大使 陶艺 先生

  Q:请您谈谈这次非职业组选手表现和问题吧。

  陶:大体上来说,多数选手都能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演奏和比赛,琴弹得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是有一部分选手在弹琴的基本功上有些问题,仪态也不够端正,摇头晃脑,我认为这种演奏方式很不可取。另外,感觉有些选手在习琴过程中走了弯路,弹琴时候花架子太多,指法不实,气息不稳,心浮气躁。还有一个普遍的通病是,音乐性欠缺,平平淡淡,打动不了我。七八个人弹的都是一个样,连音乐的处理都大同小异。这说明弹琴人心里空,没东西,虽然很想用心表达,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你没有理解到琴曲所表达的意蕴时,就无法传达给听琴的人这种感受。有些人弹琴自己都不感动,又怎么能感动别人呢?还有的选手弹琴时传达出的感受和琴曲表达不一,这说明没有吃透乐曲表达的情感。

  Q:您认为应当如何改进呢?

  陶:一个是需要好的老师指点,重新去把指法、节奏等基本功规整一下;另一个是要多听听老先生的琴的录音,提高自己对于音乐的审美力和判断力,要用自己的心和感受去弹琴。

  我们古琴界很多老先生真的是“琴人合一”,走的时候两袖清风,但是留下了丰厚的琴学遗产。

  有句话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范”,为什么老先生们弹琴让我们感觉韵味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仅仅只是会弹琴,像管平湖先生画画,擅长工笔,查阜西先生研习昆曲、诗词,还雅好国画收藏;我的外祖父刘少椿先生除了爱好昆曲、书法之外,在绘画、竹雕、武术等方面都有所涉猎。

  受家学和前辈们的影响,在闲暇时分,我也喜欢钻研书法。我特意用左手写字,因为喜欢这种没有经过刻意训练的“拙”的感觉,它有天趣,我常常是带着音乐的感觉去写字,书法和音乐之间相互是有助益的。

  我感觉,有三朋四友在一起弹琴论学最开心。这十几年来,在我的身上有很多的文化符号,近来还有朋友说我是“古琴网红”或是“古琴贵族”,这是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古琴的传播推广上,做的事情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基本上只要是古琴界的事情找到我,我觉得这个事情靠谱,或者这个人靠谱,都会答允。包括和王鹏、陈逸墨一起做古琴文献的整理出版,和龙音、雨果公司做老先生们琴曲录音的出版发行。前两年,国鹏找到我谈起想要出版《绝响》的事情,我也将我手里的现存录音、资料、文献等给了他,我想这事情是好事,只要有人肯做,谁愿意好好去做我们都支持。我始终觉得,像我的外祖父刘少椿先生留下的这些琴学遗产,它不是属于我一个人或我们家族的,而是属于全人类,是留给所有喜爱古琴的社会大众的。这让我感觉我们这辈人有一种使命感。

  希望我们年轻的琴人要多读些好书,增加自己的人文学养。古琴不只是弹琴的技巧,也不要成为音乐的“机械手”,古琴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这个空间内,你可以在传统的诗、书、画里不断吸取营养,这样你弹琴的韵味才能出来。现在我们常说要有“文化自信呢”,古琴和传统文化就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文化自信”,而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心想事成。

  采访/撰稿/编辑:蕙妧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