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山水琴韵在余音永绕梁《弦歌雅韵》序

  王迪先生编著的《弦歌雅韵》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之高兴,为之欣慰。不由忆起先生的音容举止,忆起先生操琴演奏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王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她自幼受业…

「真实」山水琴韵在余音永绕梁《弦歌雅韵》序

  王迪先生编著的《弦歌雅韵》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之高兴,为之欣慰。不由忆起先生的音容举止,忆起先生操琴演奏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王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她自幼受业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门下,深得琴艺真传。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3年毕业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古琴研究50余年。王迪先生琴艺精湛,学术深粹,人品敦厚,受到人们的敬重。我2000年底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才认识王迪先生,那时她已退休。有一天,一位朴实平易的老人走进我的办公室,送我一份她写的关于古琴艺术传承、推广设想的材料,并自我介绍说她叫王迪。然后向我讲起她的设想,她讲的很慢,但真诚、恳切,动情处有些气喘。从她的讲述中,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位老人对古琴艺术的挚爱,以及她的生命与古琴艺术不可分离的那种联系。后来,又有几次与王迪先生这样的交谈,都给我很深刻的印象。2003年5月,我作为团长,与王迪先生等几位全国著名的琴家赴澳门举办古琴音乐会;2004年7月,筹办王迪先生等著名琴家参加的在全国政协礼堂华宝斋举办的古琴演奏会,这两次活动,都使我有机会聆听先生的古琴演奏和琴歌演唱。先生操琴的优雅,吟唱的韵致,都使我至今难忘。先生乘鹤西去近两载,今见先生遗稿整理出版,又似见先生娓娓而谈,似见先生翩然操琴吟唱,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王迪先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出的第一代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为抢救、挖掘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精粹竭尽心力。王迪先生曾参加编著《古琴曲集》、《历代琴人传》、《琴曲集成》、《古指法考》、《中国乐器介绍》、《广陵散初探》、《中国古代歌曲70首》、《中国名歌222首》,以及《音乐百科词典》琴人、琴曲、琴歌部分,并编辑出版《中国音乐大全》中我国九大琴派已故演奏家古琴曲和《管平湖曲集》。

  王迪先生特别是在传承和发扬古琴九嶷派演奏风格,继承、总结、完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琴学遗产,在古琴艺术的丰富尤其是琴歌的挖掘、整理和创作、推广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琴歌是古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器乐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内涵主要包括琴制(形制与制作)、琴弦、琴谱、琴曲、琴歌、琴史、琴论、琴派、琴人、琴社等。其中琴歌又称“弦歌”,弹唱合一,歌词取材于古诗词或移植民间曲词、民歌。琴歌是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琴歌形式是古琴艺术演奏的另外一种境界,弦与歌相和相融,往往使人更得乐境之形,更入意境之境。传说孔子对诗三百篇皆“弦歌之”。儒家师徒“琴歌不辍”的形象,一直影响到后世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琴歌作为古琴的一种弹唱形式,应该是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古琴艺术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而逐渐衰落,琴歌的知音更是日渐稀少,对琴歌的发掘、研究也显得十分冷落。难能可贵的是,王迪先生在潜心古琴艺术研究和演奏的同时,一直注意琴歌的发掘、积累。

  1956年,她参加全国古琴音乐的普查、收集工作,除收集散失在民间的琴谱外,还收集到7首琴歌,她深感发掘抢救琴歌艺术已是刻不容缓。自此,她把很多精力放在琴歌的发掘、收集和“复活”上。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导下,她尝试琴歌的打谱工作,发掘整理了《黄莺吟》、《长相思》、《胡笳十八拍》等琴歌。其中,《胡笳十八拍》曾在195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演唱会上吟唱,受到观众的欢迎。十年“文化大革命”,琴歌的发掘整理被迫中止,1978年王迪先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以忘我的热情重新投入琴歌艺术的研究和整理。此后的时期,是她古琴艺术研究的高峰时期,她陆续发掘整理了数百首琴歌。1979年起,她着力推动琴歌的演唱和普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82年她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同组织“华夏之声”古典诗词音乐会;1990年赴香港参加亚洲艺术节“古琴名家汇香江”活动;1991年至1992年,应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邀请赴美讲学;2001年在台北举办《琴歌琴韵》音乐会,两次赴台湾演出和讲学。这些活动,使她几十年倾心古琴艺术及发掘整理琴歌的积累得到展现的机会。2001年以后,由于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王迪先生有了更多参加演出、讲学的机会。2002年在北京大学举办“古韵新声——琴歌箜篌演唱会”以及之后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赴澳门和在全国各地的演出,王迪先生的琴歌弹唱,给琴歌演唱形式带来了更新、更旺盛的生命力,香港《新晚报》在一篇评论中说:“琴歌婉转动人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使我们感触到几千年来无数名人志士和劳苦大众的喜乐和悲哀,一种爱祖先、爱山河、更爱今天的感觉油然而生。”

  社会的认同,带给王迪先生内心的喜悦,她忘记了生病之躯,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紧对琴歌的整理工作。她继续拜访琴人,收集资料,作深入研究。我们从《弦歌雅韵》中读到的《我对东皋禅师琴歌之浅见》一文,就是她收集和研究流传海外资料的心得。王迪先生还从《东皋琴谱》中选撷了一些琴谱、琴歌进行定谱再创作,整理出不少旋律优美、易于演唱的琴歌,也都收在这次出版的《弦歌雅韵》中。王迪先生认为,由古琴曲与诗词结合边弹边吟唱,不同于西洋声乐的美声唱法,也不同于民歌唱法,古韵行腔,琴曲天籁,最能体现古琴艺术神韵。她在重视整理传统琴歌的同时,也尝试以古诗词与琴曲结合创作琴歌,因此,《弦歌雅韵》收入的凝聚了她心血和情感的《钗头凤》、《沈园》等作品,都以古琴神韵和浓郁的古曲演唱风格得到演唱家和欣赏者的喜爱。由此可见,《弦歌雅韵》既是稽古,也是创新之作。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王迪先生曾选择部分易于吟唱的琴歌教学,逐句逐段地为学员讲解歌词的内涵和情境,示范吟唱的韵致和音乐的处理,通过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琴歌演唱家。1983年王迪先生编著出版了《琴歌》,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传承琴歌。这一次《弦歌雅韵》的出版,则是在《琴歌》和近20年来王迪先生新的研究、创作成果基础上的精编。王迪先生治学严谨,说这本书是她心血的凝结,一点都不过分。她曾说:琴歌的整理、发掘和创作,如能结集出版,就算我垂暮之年为琴坛做点贡献吧。王迪先生一生低调,作为全国著名的琴家,她生前却没有给自己录制一盘演奏CD,更没有摄像制品。她的女儿邓莹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王迪先生为了她的工作和事业一丝不苟,“过分认真”,一生重视人品、专业和名誉,除琴歌外,最重视的就是整理管平湖的资料,她认为她有义务把老师的艺术风格传承下去。作为九嶷派的大家管平湖的弟子,她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学生,却对不起自己,使后人难寻她承上启下的艺术成就和作用。基于此,邓莹女士和出版社在《弦歌雅韵》中不仅收入了反映王迪先生发掘、整理和创作成果的琴谱、琴歌和她写的文章,而且把她住入医院前录制的24首尚未编辑制作的自己演唱的琴歌也制成CD,附在书后发行。有谱、有声、有文章,可以让读者全面领略王迪先生琴歌的艺术风格和韵致。

  读过这本书,我们会充分感受到,对于古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而言,《弦歌雅韵》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财富。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