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所藏“大圣遗音”琴,为清宫旧藏,斫于唐至德丙申(756) 年,堪为中唐时期的典型作品。此琴在逊清帝出宫前,原存于养心殿南库。因年久积渍脱漆,岳山伤残,清室善后委员会以“破琴一张”载入《点查报告》。1947年,经文物专家王世襄发现并鉴定为唐琴,又经古琴家管平湖精心修理,除水锈、换岳山、补琴面,恢复了漆色、断纹及金徽的原貌,遂成为传世唐琴中较完整的一件,也是传世唐琴中的名器。
“大圣遗音”琴通长122.0厘米。神农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形,项、腰作圆棱。漆作栗壳色间黑色,补有朱漆数处,退漆处露纯鹿角灰漆胎。金徽。琴面发大小不等的蛇腹断间细牛毛断纹。琴底发屈曲连续之水浪形细断纹。圆形龙池,扁圆形凰沼,口沿未见镶条。琴面为桐木斫,色黄质松,纹直而密,琴面小弦外侧自岳山至七徽处有拼合痕,纳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岳山横陈琴首,几与边齐,长16.9、最高1.5、最低1.4厘米。承露圆角,长如岳山。焦尾有后换痕迹,冠角明显,结处略尖长,其上凸雕灯草线两道。尾托冠角明显,外侧做工圆润,内侧棱角明显。额下由轸池向外微坡。护轸系原作。足池装旧青玉雕葵瓣纹足1对,轸池用六棱无通天眼尖底玉轸1副,并附明黄丝绦长穗。
琴背池上方刻草书“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细边粗笔方印,篆“包含”2字,池之两侧各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4句16字。龙池内两侧上下有隶书朱漆腹款“至德丙申”4字。琴背铭刻均系旧刻,曾填以金漆,今字口均已断出。
指叩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发音清脆而坚,饶有古韵。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即位改元后的元年。此琴是安史之乱后,中唐之始制作的一件宫琴,是区别唐琴时代特点的标准器,具有极重要的文物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