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谓 学 琴
摩尼天虹
(一)所谓学琴
提起学琴,一般人仅仅会想到是学习琴的弹奏。而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学琴绝不仅仅是学习弹奏。
凡学问之道,与人的心灵境界的关系都是非常之大的。一个画家,如果不知自心与大道的融合,如果不重视对人生的理解,而仅仅单纯地画,技法再熟也永远不明画中真正的妙趣。画如此,书如此,棋如此,琴亦如此。
陶渊明曾有过“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名句。仔细体味,可知琴的学问绝不仅是弹奏而已。
作为一个学琴的人,如果只知道把指法练熟,那还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琴者。对琴的体会,才是琴家更重要的素质。琴的学问,可不仅仅是弹一弹就能体会的。所以,学琴就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全面地学,通过习琴,培养自己对琴文化的理解,培养自己洒脱心境,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完善个人修养,最终认知宇宙人生的真谛。
当然,学琴也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学琴者当然要实际地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琴者,起码应掌握哪些技能呢?
作为一个象样的琴家,起码要会识谱、会弹奏、会打谱,并且要对琴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一个琴者,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位的修炼,最终体得琴道。
(二)关于弹奏
关于识谱,会有文章专门做简要的介绍,这里不多谈。在识谱的基础上,要谈的就是作为琴者的一项基本功夫,那就是弹奏。
想弹好琴,识谱是基础,同时要对常用的各种指法了如指掌,能够运用自如。根据琴谱掌握所学琴曲的全部指法,能够从头到尾弹下来,这是具体学习琴曲的第一步。然后就要体会琴曲的节奏,以助于清楚地表达琴曲中的含意。
如果说指法相对容易掌握,那么节奏的掌握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在琴谱上,指法说明得十分清楚,而却不说明具体节奏。节奏的掌握,要靠老师口传心授,和琴者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而掌握节奏,对于曲意的表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象一首好诗,如果在朗读时读错了标点、断错了句,那就无法良好地表达诗中的意趣。弹琴也是如此,如果停顿的地方不停顿,该连贯的地方不连贯,该快的地方快不起来,该慢的地方慢不下来,那就实在是失败的弹奏了。所以,学琴者要对掌握节奏格外重视。
另外,弹奏时的呼吸,对琴曲的弹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良好地运用呼吸,往往会影响琴曲的节奏控制,以防碍整曲的弹奏。如琴者在弹奏琴曲时,若弹到悠扬潇洒处,却弊着气,搞得脸红脖子粗的,就根本无悠扬潇洒可谈了。若琴者弹到快速激昂处,却频频喘气,搞成了虚弱不堪的样子,哪里还有激昂可言。所以,琴者对于弹奏时的呼吸控制,不可不在意。
如此说来,呼吸和节奏的控制,实在是很难了。所以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所以,学琴者一定要注意对呼吸和节奏的训练。训练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多练诗歌的朗诵。若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则对于呼吸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琴曲之时,要对每一首琴曲的含意、背景加以了解。弹奏之时,有如朗诵诗歌,按照朗诵诗歌的方法控制呼吸和节奏,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曲意的表达。事实上,一个精于歌咏朗诵的琴者,掌握起一首琴曲的弹奏来,相对来说确实是非常快的。
(三)关于打谱
什么是打谱呢?所谓打谱,就是指琴家通过确认谱本、揣摩琴曲意境、根据曲意确定节奏,使琴谱的文字,落实在具体弹奏上的一系列工作。另外,也有一些琴家认为将琴谱译成五线谱或简谱的译谱工作,也是打谱的一个部分。
中国的古琴,是世界上曲谱最多的乐器。现存的古琴曲谱,就有三千多首。这其中就包括了相同曲目的不同版本。相同琴曲拥有多种版本,这也是琴的独特之处。
琴文化是一种极具个性的文化。就琴曲而言,在琴谱上从来都是只标指法,不标具体节奏,这就给琴家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相同的琴曲拥有多种不同的曲谱,相同的曲谱拥有多种不同的弹法,甚至同一琴家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心境下弹出的同一首琴曲也可能不很一样。琴文化如此洒脱自由的个性,实是其他任何一种音乐文化都不能具备的。
也正因为琴文化具有如此强的个性,打谱也就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当良好掌握了相当的识谱和弹奏技能以后,就应进一步学习自己打谱。
打谱作为学琴的提高阶段,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首先,弹奏技巧是起码的基础。另外,也需要琴家对琴学之道有相当的理解,需要琴家对琴曲的历史背景和琴曲的意境有相当的理解,需要琴家有一定文学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需要琴家对哲学思想方面有一定造诣。如此等等。
所以,琴文化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综合性文化。学好琴,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弹奏,而需要多方位的综合修炼。这样,最终才可能真正地体悟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