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祥霆
查阜西先生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全面的古琴艺术大家。他在古琴艺术研究、教学、创作、演奏以及组织领导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景仰的贡献。而古琴演奏艺术则是这一切的基础及出发点。
在已故的当代古琴家中,人们公认的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古琴家有三位:查阜西先生、吴景略先生、管平湖先生。这三位琴家体现着三种个性鲜明的不同艺术风格。我认为,查阜西先的古琴演奏艺术属于文人琴中的艺术类,可以说他是一位文人古琴艺术家。他是以古琴的艺术性来体现文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趣,也是以文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趣来影响着古琴演奏的艺术性。他是一位充满热情的琴坛领袖,是一位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是一位具有新思想和时代精神的文人。古琴音乐艺术是他自少年时代起的一种艺术爱好及渗透于生活中的文化修养,进而成为他致力终身的事业。在他数十年间的古琴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演奏风格,鲜明的体现着文人气质。他的古琴演奏具有一种悠然从容、疏朗真挚的精神,而不似艺术家的激昂奔放、浓厚强烈,或华丽、浪漫、热切、炽热。同时,他的生活形态、思想方式,仍是有着传统文人气息。例如他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品位,于国画收藏而随意,昆曲研习而严正,诗词写作而精到。他以摄影为娱而不涉足舞厅牌桌,以读书为乐而有灼见,甚至用毛笔写信著书。而在迟至五十年代,他还曾经因不将琴视为自己的艺术对社会的贡献是职业而对参加演出产生排斥情绪。
但是,查阜西先生又并不以琴为圣贤之器,不以琴作为修身养性以求清高超脱为目的,而是明确提出古琴音乐应作为艺术以有益于国家的安定发展,有益于社会的思想教化之器。所以他在1957年出版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之《叙》中写到琴家们将不止是搞好演奏去介绍推广、以帮助发扬音乐的民族形式,还应该“使发掘出来的东西能够如司马迁所说‘补短移化、助流政教’的优良传统”,要“端正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并推进社会主义的早日建成”。他在《古琴研究》发刊词初稿中也写到:“艺术对社会的贡献是要能鼓动人民斗争、劳动、生产的热情,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古琴是我国一个优良的艺术传统、还应该加上激发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
历来文人弹琴,多有将琴作为文学、哲学对待,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寄托,以求修身养性反其天真。查阜西先生则是将古琴作为音乐艺术而注重琴曲的音乐内容、思想感情、时代背景以及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
首先,查阜西先生对琴曲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琴曲的题目和解说十分重视。如他在《查阜西琴学文萃》一书中关于《潇湘水云》的论述中(第431页)明确提出此曲的作者是“南宋末期一位很出色的古琴家兼演奏家,名叫郭沔,又名郭楚望”,表明查先生注重曲作者的身份的考察并肯定了其艺术家的性质,并且查先生为了廓清当时有关的历史状况以进而论及毛敏仲的思想人格又兼及南宋主战与主和者之争中被处死的韩侂胄。
查先生对古琴的演奏技巧的掌握及运用极为重视,不但自己演奏有严格的音准节奏,并且有鲜明的起伏变化。在他的琴歌吟唱中以及论琴歌艺术时,对吐字行腔等问题皆精细入微。在他的文章中涉及琴人演奏时,明确的对演奏水平的高低加以论断。在《百年来的古琴》写到的封建时代的琴人时指出:“那时古琴音乐是一些‘落第士子’、‘淡季工匠’、‘冬闲农民’,在掌握古琴艺术后,按他们的水平高低,蜕变为琴师、琴清客或琴待召,这样他们成为封建社会中的职业弹琴家。”在论及二十世纪中期的琴家王宾鲁时,以充分肯定的态度写出:“王宾鲁的演奏,注重技巧,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而在记写一位当时的青年琴人时亦明确指出“技中平”。在他谈及四川琴家喻绍泽时也肯定的说:“依我个人影象在律和琴社,技艺应推第一,所弹《流水》,正是张孔山派。就中滚拂一段运指最为灵活,出音优美,今时弹张派《流水》无出其右者。”
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在技巧严格的同时,又深具艺术性而不是“清微淡远”以致无味,更不是只求个人内心的超然于现实的自我修养。他认为“有不少内容良好的琴曲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被歪曲坏了”,并指出:“根据荀卿的记载《高山》的效果是‘巍巍乎’,这明明是以‘崇高’来暗示所想表达而不明说的内容。而清代琴谱和琴家却把这一标题琴曲说成是想要表达‘恬静’和‘仁寿’,却变成了道家神秘主义内容了。”
作为音乐艺术的古琴演奏,查阜西先生为我们留下的音响资料虽然不够多,但我们从五十年代至今,先后出版的查老的唱片以及电台的录音资料中,可以欣赏到《潇湘水云》、《渔歌》、《洞庭秋思》、《醉渔唱晚》、《鸥鹭忘机》、《长门怨》、《阳关三叠》、《古怨》、《苏武秋思》等曲,可以感受到他那显著的文人气息的严格的音准、精当的节奏、丰满的音色、鲜明的表情、深邃的意境。
在查先生的演奏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个人风格也因琴曲而异,大致有三种类型:
1、古朴: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为运指的方正而徐缓,而且在音尾上有不着痕迹的吟诵式的上下滑音,最为典型的是在《醉渔唱晚》中的某些主要句以及某些主要的音。在《洞庭秋思》中的有些句子,左手在两个音位之间左右移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闲静,是又一特点。而在《长门怨》的高潮部分,于古朴中又含着委婉,则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皇后的哀伤而产生的,乃是古朴中蕴含着深情。
2、清远:查阜西先生的演奏有时表现为旋律明晰方正,少有显著的上下滑音。于幽雅中有一种闲静的气息。最有代表性的是《鸥鹭忘机》。现存的录音是查阜西先生与二胡大家蒋风之先生的合奏。珠联璧合,清雅中有真挚,静远中有高风。查先生在〈漫谈古琴〉一文中谈到的〈潇湘水云〉时的提法是“奔腾动荡的大曲”。但他在演奏中所体现出来的仍有鲜明的清远风貌。与吴景略先生弹奏的《潇湘水云》相比较,则这清远更显著,并且透着一种古朴之气。
3、豪迈:在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中所体现的豪迈,乃是音乐生动而有刚健之气,稳重之中呈现出热情之情。查先生所弹的《渔歌》即是此种格调的体现。此曲表现了俯视万里江河所生的悠然无羁之情。在高潮部分生动而肯定明快的切分节奏及双音的“扒剌”都令人感受到一种充满自信与超然傲岸的情绪。琴歌《苏武思君》所表现的那充满坚定而深切的爱国情绪和最后一段回归祖国时的热烈而稳重的感情,则亦是充满激情的豪迈之气。
查阜西先生在《琴学及其美学》中批评清末民初的古琴演奏技术水平的低落时,明确的指出琴人中“大多数对于不歌的琴曲往往只知其名而不能说出表现了一些什么;教人弹琴既不专一也无贯道之心”。更可以令人明确感到作为精于琴道的文人,查阜西先生是将琴作为一种高尚而深邃的音乐艺术来看待的。在他的演奏中,所体现着的美学思想和音乐本质,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古琴家,他的演奏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