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众多优美的古琴曲。欣赏这些名曲,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能使我们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以及古人的生活气息,使人的思维意识随之升华,心态祥和宁静。
◎古琴《高山流水》,流芳千古知音
在众多流传千古的名曲中,《高山流水》是最为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描绘出高山耸立的巍峨气魄。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见淙淙铮铮的幽间溪水,清清冷冷,绕着松根涓涓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是如歌的旋律,描绘出清风拂弄着松柏翠竹时婀娜多姿的形象,给人以清新秀丽,欢快舒畅的感觉。在静息聆听之时,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忽而,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尾声情越的泛音,好似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滚滚飞瀑,直泻深谷,声响轰鸣。展现出锦绣河山宏伟壮丽的磅礴气势和充满生机的兴旺景象。
《高山流水》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有个叫俞伯牙的人,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有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人把这个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难觅,也比喻音乐的优美。
◎谐趣《渔樵问答》,飘逸潇洒人生
在十大名曲中,《渔樵问答》可谓亦庄亦谐,妙不可言。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开始,通过那悠然自得的曲调,我们似乎看到飘逸洒脱的渔樵在对话。静息聆听,似乎能听到渔樵在对话:渔问樵:“子何求?”樵答:“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樵问:“子亦何易?”渔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告诉每一个听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呈现出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波光粼粼,渔夫的槁橹和鸣。这一切,无不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
◎一曲《广陵散》,千年泣鬼神
古琴曲《广陵散》,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广陵散》主题音调,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全曲音乐风格既统一,又有变化,从而更生无穷魅力。琴声怨恨凄恻,如幽冥鬼神之声;及其怫郁慷慨,又亦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在表现手法上,情绪大起大落,忽婉转,忽雄奇。其变化之强烈,令听者感到内心冰炭交加,有升天坠地之强烈感受。
《广陵散》具有的这种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使它深受历代追求自由之名士的喜爱,南宋文人楼钥也曾弹奏《广陵散》五十年,弹到激烈处,能达到潸然泪下的地步。嵇康酷爱《广陵散》,不但从不教人,而且临刑之时,从容不迫,慨然弹奏此曲,把自己的满腹怨恨和对政权黑暗统治的不满在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遂成千古佳话。
刘耀兰 湖北省作协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楚天文学》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