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毓芹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学术,其所表现于人生治世之道者,是多方面的,在纵贯面来说,是三纲八目大同之道的一贯道统;在横剖面来说,则是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以至国防、外交等等,都有一套理论观点和实际办法。例如经济方面的井田均富主义,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社会方面道德的伦理生活等,都有明白透澈的言论与记载。但是儒家要达到大同道统的理想,要有两件不容忽视的东西,来辅翼着这个中心道统,并贯彻到横剖面的每一个部门中去,这两件东西,便是“礼”和“乐”。这两件东西,是我们中华的精髓,儒家的左右手,非常重要,所以,“非天子不制礼乐”,这当然是指着庙堂雅乐而言,由此可看出其对礼、乐二者重视的程度如何了。
礼、乐二字既然是如此重要,反观现存在的礼、乐状况如何呢?在“礼”上来说还都有一定的形式或传统的规则可循,惟独“乐”字,实未尽令人满意。
自从欧风东渐,西方文化便成了国人一致渴求的对向,于是音乐也随之趋向于西方的了,今日之所谓音乐也者,都是指西乐而言,而国乐已是不在一般人意识之中了。西方音乐,的确有他的长处,无论乐理的研究,乐器的制造,乐曲的创作,西方社会的音乐修养等方面,都比较优胜得多,确有令我们学习的价值。可是我们检讨一下学习西方音乐对我们社会感染的结果如何呢?除了宗教音乐保存在教堂大门以内,和部份真正音乐家的作品流行在社会上以外,而最普遍流行的却是什么热门音乐,摇滚乐之类。运用到自己身上,变换出来的形态,不是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便是下里巴人之歌,大多数是属于“色情”、“欲望”的流露面。国人浸淫于其中而不自觉,试问在如此的音乐风气之下,一面扭着大腿唱什么哥呀妹呀的,一面大谈中华文化,实在是有点不够谐调,这无异是南辕北辙,真是令人概叹的事。
礼记乐记上,对于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对国家社会,政治文化各种关系,都说得非常周到,兹例举几项,以证明儒家对音乐的传统看法: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是说音乐生于人之心理,而人心与政治有直接的关系。“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这是说不良的音乐,对国家社会人群的害处。其所以被仁人君子所不取的理由为:“世乱则礼匿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歼,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可见音乐对人类社会关系之大,有如此者。
至于君子要怎样以音乐来修养身心呢?乐记上说:“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汝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匿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因为音乐对于个人修养上发生效果,所以在人群的各种场合上,也能产生甚大的作用。所以说:“是故乐在宗朝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万也。”从以上引述几段文字上,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于音乐的观念,与发展音乐之目的所在。
音乐对人生与社会国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当然有整理发展的必要。国乐中,最易着手且又易被人忽视的,莫过于古琴了。古琴在中国乐器中,是历史最悠久的,可惜因为格调太高,形成阳春寡和,再加以所传乏人,致使距离现实人生社会,越来越远了。若谈国乐振兴,则对古琴学之整理、提倡和发展,实在是有此必要。同时,古琴确有很多的优点。举如:
(一)历史最悠久。据说古琴是创自伏羲氏,但并无确实证据,不过有资料可证的,古琴在帝舜时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章,到周初时代,定为七弦的古琴制度已经非常健全而完备了。可见其年代之远,是我们古圣先贤谪亲的老祖宗们传流下来的乐器。
(二)代表乐理的性能最完全。与凡音乐原理上的如:五音二变,三分损益,六律六吕,隔八相生等原理,都可以从琴身上说明之,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乐器所望尘莫及的。
(三)资料最多。因为琴是历代圣贤、文人学者用以修己治人的工具,正因为琴为知识分子所崇尚爱好,故历代文人所保存与创作的资料也最丰富。例如孔子作的“幽兰”唐卷子,尚且流传在人间,其他汉唐以来,迄至明清,各代琴学家的创作,琴谱不下五六十种之多,一直都能保存到现在,整理起来非常容易。
(四)表达方式变化最多。琴的发音方式有三种:一为散音,二为按音,三为泛音。合计共有两百四十五个不同的发音位置,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也赶不上的。至于指法不下百数十种,两支手都有发音的动作机会,真是变化无穷。
(五)音色最高雅而优美。琴声无论是音色也好,音质也好。真可谓温文尔雅,高尚大方,丝毫没有粗燥乖戾之感,完全是一片庄严和平,无怪其能执中国五千年乐坛之牛耳。
(六)调和性能很强。琴弦可以随意松紧,音调高低很容易调整,与其他乐器和奏,适应性很大。
(七)学习不难。只要有老师教授,按谱寻声,并非难学。稍有音乐天才,便可学习,至于高深的造诣,那是功力问题,不能与学习列为一谈了。
(八)携带方便。琴的体积不大,只有三尽多长,分量也很轻,可以随意携往任何场所,不比大钢琴寸步难移那么沉重。
(九)表达的方面最多。数千年历史,传流下来的名曲,不下数十百操,无论庙堂雅乐、民间歌颂、文人遣怀,无所不有。其所描写的境界,包括大自然时间空间、风景人物的描述;以及人世间的歌功颂德、时事慨叹、高怀逸兴、风花雪月、男女闺情、诗词歌赋等等,真是洋洋大观,无所不有,其所描写的范围,远超过绘画为多。
(十)保存容易。琴是木造的,体积又不大。只要能避免潮湿,收藏得法,可以保存一两千年没有问题。而且越旧越好,迄至今日,唐宋故物,尚有不少保存在人间。名人故物,尤为历史文化上,平添多少佳话。
基于以上各节,中国琴学,是应该提供和发扬的,何况在条件上说,大有发展的前途呢!据笔者所知,现在有几位琴人,在美国各大学里教授古琴,非常受美国青年的欢迎,兴趣也很浓厚。因为限于乐器太少,学生们只好编定时日,轮流排队学习,可见学的人已不在少数了。如果我们自己再不能负起这个承先启后的担子,那么我们的后代儿孙,只好向美国人去学琴了。岂不是惭愧煞人哉!有志于振兴中华文化者,赶快的努力吧!
(张利民 摘于《人文世界》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