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历代琴人所关注的题材。
相传孔子晚年时喜欢读《易》。《孔子读易》(又《读易》、《秋夜读易》)一曲见于清代王元伯《治心斋琴学练要》,孔子秋夜读《易》,声音悠扬婉转,沁润人心。古时多用竹简书写,以熟牛皮(为“韦”)编起来,称为“韦编”,孔子因常常翻阅《易》,使得韦编损坏多次,《韦编三绝》一曲表现了勤奋刻苦、努力不懈的精神。然而,与孔子有关的琴曲并非全是欢歌颂扬,也有悲观伤感。如孔子得知季桓子取代了鲁君,感到自己的梦幻破灭,仿佛龟山遮蔽了鲁国,产生《龟山操》这样的琴曲。孔子欲投奔卫国,却发现形势不利,便中途而返,由此又有了《将归操》。孔子看见一只被猎人打伤的麒麟,有些伤感,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便有了《获麟操》。《猗兰操》则表现孔子自感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自喻为幽谷中的兰花。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琴曲《屈原问渡》见于宋代《浙音释字琴谱》。屈原放逐后不知所向,于是问渡于渔夫。此曲有8段,表达了屈原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泽畔吟》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据记载为浙派琴家徐天民所作。屈原流放后游于江边,因压抑郁结导致面色憔悴,向渔夫倾诉,但渔夫却鼓浆而去。琴曲《离骚》是晚唐琴家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长篇叙事抒情诗而创作,充分体现了原诗的结构、形象和意味。此外,与屈原相关的琴曲还有明代《文会堂琴谱》中的《屈原》,明代《春草堂琴谱》中的《屈子天问》,以及《飞龙引》、《吊屈原》等。
汉代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历代相传,以此为题材的琴曲历史悠久。《龙朔操》,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是现存最早以王昭君的故事为题材的琴谱,此曲旧名为《昭君怨》,乐曲勾勒出一个善于思考、华贵而深沉的妇女形象,表达了昭君身居异乡、思念故土的情怀。《秋塞吟》,又名《搔首问天》,也取材于这一故事,昭君看到塞外萧瑟荒凉的景象,不禁深感离乡之苦。此外,明初《风宣玄品》中还有《昭君出塞》,等等。
蔡琰,字文姬,是汉代琴家蔡邕之女。蔡琰归汉而自作《悲愤诗》的著名故事脍炙人口。以这一故事为背景的琴曲,有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大胡笳》、《小胡笳》,还有《小胡笳十九拍》、《别胡儿》、《忆胡儿》等。
与先秦学者墨子相关的题材。《墨子悲丝》表现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波逐流,犹如洁丝染色,面目全非,曲意深刻悲怆。此外,有以周代以前的传说人物为题材的琴曲,如:《禹操》赞扬禹治理洪水,《微子操》和《文王操》揭露商纣的暴掠和无道,歌颂正义的力量。还有《尧畅》、《舜操》、《箕子操》、《伯夷操》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