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喜好山水,面对多桀的命运和不可逃避的现实,他们从天地的博大和苍茫中感受人生的沧桑,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从而得到情感的洗礼与精神的升腾。他们不仅“以文载道”,也“以琴载道”。
青山绿水是琴人常用的题材。
南宋著名琴家、著名浙派创始人之一郭沔(楚望)的《潇湘水云》和《泛沧浪》,可谓这方面最好的代表作。现存最早的《潇湘水云》曲谱,见于明代朱权辑《神奇秘谱》,之后有近50余家琴谱传录。琴家将云雾遮挡山景比作国势面临危难,由此产生了浓厚的感慨和忧国的情绪。琴家在领略大自然景色的过程中,获得感触和启发,从而寄托了他眷怀故国的深刻情怀。《泛沧浪》现存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据说:“志在驾扁舟于五湖,弃功名如遗芥;载风月而播弄云水,渺世事之若浮沤,道弘今古,心合太虚,其趣也若是。”可见作者已看透世事,抛弃功名,追求远离红尘、悠然于山水之间的意境。
又如《洞庭秋思》等琴曲,曲调清新,绘制了洞庭湖畔的一幅江天一色的优美山水画。
山泉海涛也是琴人抒怀的对象。
琴曲《石上流泉》据传为先秦人伯牙所作,《西麓堂琴统》中的解题说:“寄情山水,结盟泉石,恍若悬崖寒溜,跳珠瀑布,夺人心目。”记载此曲小标题为:“一、逆源伹流;二、碧涧 泠泠;三、松籁同音;四、虚窗静听;五、声随流转;六、萦崖抱壑;七、浮泛飞花;八、枕流漱石。”乐曲描写碧涧 泠泠的意趣,石静被比作仁,泉动被比作智,动静相宜。作者取山水之意谈仁智,曲小且意深。类似的乐曲还有唐代流行的《三峡流泉》等。
《听泉引》最早见于《大还阁琴谱》,乐曲表现高人雅士幽居深山清泉之间,怡然处世的意境。《松下观涛》描写有道处士,坐万壑之下,仰观波流之潺潺不息,由此触景生情而感叹逝者。乐曲音调清越往复,婉转凄吟。
《沧海龙吟》一曲的音调清冷和缓,吟猱上下,仿佛龙吟。乐曲描绘了龙出入渊泉的神妙景象,寓意着飘忽动荡的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