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神奇秘谱》
许 健
《神奇秘谱》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 1425 年),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余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于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于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
由于《神奇秘谱》的史料价值甚高,所以 1956 年影印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土的推重,一些久已绝响的古代名曲陆续从中发掘出来,不少动听的旋律重又吸引着当代听众。秘康临终前担心绝响的《广陵散》,如今又恢复了它那铿锵的音调。琴坛流行的《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它们的祖先。历代吟咏歌唱的著名题材如:《楚歌》、《昭君怨》、《乌夜啼》等,也都可以从本书找到其早期的音乐实例。
《神奇秘谱》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历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世有二谱”。编者通过比较,“以是谱为正,故取之”。又如宋代“分《高山》为四段, 《流水》为八段”,而编者则采用了“不分段数”的唐代传谱。这些古谱当时已经无人传授,所以编者未能为之点出句读,其谱式和章法都保存有更多的古代特征。
中、下卷称《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这些传谱是编者“昔所受之曲”,其中有源于汉代的《雉朝飞》、《楚歌》;有据晋代笛曲改编的《梅花二弄》,有传自南北朝西曲民歌的《乌夜啼》,有唐代流行的大、小《胡笳》,还有宋代浙派名师郭楚望的《涌湘水云》、毛敏仲的《樵歌》等。这一部分作品曾经长期活跃于古代琴坛,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编者通过师承授受,具有实地演奏的体会,所以“俱有句点”,其谱式也与上卷多有不同。这两卷命名为“霞外”,是因为宋代浙派有一部规模巨大的《紫霞洞琴谱》,收四百余曲,在它的影响下,元代编有《霞外琴谱》一书。标为“霞外”,表示它直接渊源于共宋、元浙派,继承丁历史上声望最高的传谱。
下面分五个方向来分析本书的内容价值:
编者朱权,号臞仙,生于公元 1378 年,死于 1448 年,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一说十六)个儿子。他年青时代就被封为宁王,曾统帅精兵,大会诸王子塞上。他的哥哥朱棣夺得了皇帝的宝座,对兄弟们很有猜忌,曾对朱权加上了“巫蛊诽谤”的罪名,并把他从边镇要地内迁于江西南昌。朱权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后,从此终日闭门读书弹琴,致力于琴学艺术。南昌是宋代“江西谱”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琴学基础。编者在这里对各家“琴谱详加校正,用心非一日”,坚持十二年之久,编选出这部《神奇秘谱》。
朱权在序言中强调“琴之为物”乃“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主张“琴必择人而传”。对于一般劳动群众如“白丁之徒,负贩之辈……一概用之”非常反感,流露出“恻然兴慨。每为痛惜”的阶级偏见。这种偏见出于他那王亲贵族的社会地位,是容易理解的。由此出发,他还把一些不适合自己口味的曲目名称加以更改,认为是“其名鄙俗者,悉更之以光琴道”。
其实,他所认为的“鄙俗”,也许正是民间创作中很可宝贵的;他所谓的“以光琴道”,则未必不是使其脱离群众。象《昭君怨》这个名称,自唐代以来就一直通用,被他改为《龙朔操》,反而晦涩不明,在后世引起了不少混乱。
朱权虽然出身于皇室,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政治地位岌岌可危,日子很不好过。他虽然身为藩王,却对当时的主要统治势力心怀不满。为此他提出:“不同于彼类,不伍于流俗,不混于污浊。洁身于天壤,旷志于物外”。这种不满现实,洁身白好的思想倾向,反映在本书所收录的许多作品之中。如:《遁世》、《招隐》、《获麟》,以及以山水花乌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等。而直接为统治老歌功颂德之作却极少。
朱权在埋头琴学艺术,寻求思想寄托中,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提出不少真知灼见,反映了一定的艺术修养。这些见解今天看来也是颇有道理的。他通过演奏实践,深刻感受到“见于徽珍,发于遐趣”。“以快己之志”的乐趣;强调自己弹过的这些曲谱“皆予之心声也”。他认为每个人的演奏处理有差别是自然的,不立于强求一致。指出:“其操间有不同者,益达人之志也,各出乎天性”。主张“各有道焉,所以不同者多,使其同,则鄙也”。他反对泥古不化,盲目模仿,所以他尖锐地指出:“岂肯蹈袭前人之败兴,而写己之志乎?”他对于不曾掌握的《太古神品》中诸曲,还是持慎重态度。由于“恐有讹谬”宁可不妄加标点,只是在自己弹奏过的三十四曲中,才是“惧有句点,其吟揉取声之法,徽轸之正,无有吝讳,刊之以传后学”。说明他非常珍视自己的这些“心声”,希望把它们公之于众。
可以看出,朱权的艺术观中存在着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是儒家的“治世之音”,还是道家的“旷志子物外”?是作为“万金不传之秘”束之高阁,还是大力推荐,“使天下后世共得之”?是主观地“悉更之以光琴道”,还是其一字一句,一点一画,无有隐讳呢?从道理上看,朱权似乎是提倡前者;但是在实践中,朱权却更倾向于后者。在上述种种矛盾之中,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他不曾奉举曲为“神物”,而看作是备人思想感情的反映;他不甘心“琴操泯于世者多矣”,于是积极编选了这部《神奇秘谱》;他为使琴谱能多方反映各家流派,还命琴生们“屡更其师而受之”。所有这些,使得《神奇秘谱》,兼收并蓄,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朱权在序言中所谓“致使白丁之徒,负贩之辈,娼优之鄙,夷狄之俗,恶疾之类,一概用之,曾无忌惮”固然是很错误的,表现出他那自命不凡的贵族老爷态度。但是这些话却从侧面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情况:原来琴艺毕竟不是古书上所经常吹捧的那么高不可攀,玄妙莫测,而是拥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琴曲得以广泛反映古人生活,具有多样题材的丰富内容。也许囿于编者的偏见,在书中会排斥了一些好的作品;但仅就现存这六十四曲来看,其题材范围也很可观。略加以归纳,大致可分如下四个方面:
l 、人物故容通过历史人物或传说故事,表达出作者的爱恶褒贬。这类题材常是源于一定的史实,然而在长期流传中,经过人们不断地加工和发展,却又并不拘泥于史实,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愿望。如歌颂聂政反抗韩王暴政的《广陵散》,怀念大诗人屈原懮国懮民的《离骚》、《泽畔吟》,惋惜项羽英雄末路自刎子乌江的《楚歌》,以及同情年迈孤苦的牧犊子的《雉朝飞》,描写王嫱远嫁匈奴的《昭君怨》,哀叹孔子生不逢时的《获麟》等等。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人物故事,这些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2 、自然景物:通过山水花乌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系列意味隽永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从而体现出作者美好的 (以下缺 待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