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秋籁居琴话》读书笔记

  品读《秋籁居琴话》,是在领略着一位琴界前辈纯粹却又厚重、平和却很深邃的琴心,那种感觉像是一股清净的涓涓溪水、不息地拨动心弦,在中正平和的琴声中怀古畅今。虽然习琴时间不长,但也特…

「揭晓」《秋籁居琴话》读书笔记

  品读《秋籁居琴话》,是在领略着一位琴界前辈纯粹却又厚重、平和却很深邃的琴心,那种感觉像是一股清净的涓涓溪水、不息地拨动心弦,在中正平和的琴声中怀古畅今。虽然习琴时间不长,但也特别想说说自己对此书的读后感,虽然手里阅读的是一本书,但觉得很立体,思绪总停不下,那些类似指导性、对话型以及演绎型的关于古琴教学、古琴音乐艺术交流的时空场景,会时不时地活现在你的脑海里,仿佛在与你对话,《秋籁居琴话》读下来,还有《秋籁居琴音》听下来,就忍不住想将来自于脑海中想象对这本书浮想联翩的思考记录下来,促进自己的继续研习和思考。

  一、思考习琴是为了什么

  习琴的心态方面,我主要针对的是此书的序文《心与琴游》(萧梅撰文)。序文一开篇就列述了一段乔建中先生与萧梅在邮件往来中,对成公亮老师人品与琴品的评说,乔建中先生说:“觉得公亮兄是一位集传统文人精神格调、当代知识分子坦荡品性、音乐人平常心态于一已的难得一见的同行好友。”

  其实我要说的是不仅仅是老一代的教育家、学者对成公亮老师有这样的感触,就是我们这些生于70年代、甚至是80年代、90年代的古琴后辈也敬仰成老的琴格人品。成老师从不挂什么琴会的衔头,也基本上不参加琴界活动与商业演出,专心研琴(打谱、创作),并坦荡无私的将研琴心得——曲谱、音乐等展示在网站上,便于琴人下载。在岭南地区从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到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以及不少成人习琴的友人,他们常爱上成公亮的网站,下载琴谱、琴曲,浏览琴文,他们都是真正喜欢成老师的琴声,也是实实在在的学着成老师打谱的曲子,并在成公亮老师的古琴论著中收益到了古琴弹习的品格与技法。

  成公亮先生的琴品,正如姚丙炎老师自勉的诗句一般“不从老去忧余岁,却向琴中苦用心。安是名利忘于此?此间消息有知音。”

  成公亮先生习琴研琴一辈子,都在思考着大自然的旋律在古琴中的呈现,都在沉醉于古琴的钻研中,这相比时下的社会风气来说,显得高尚、洁净。

  二、思考习琴的方式、方法

  弹习好一首古琴曲,要用功,要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经历。先进便捷的现代科技与繁忙压抑的生活节奏,造就了现代人对人情味、自由化、便利型的生活模式追求,在《秋籁居琴话》的古琴教学中,针对中国传统古琴的现代型教学方式,非常体现了成公亮的人性化、现代化的风格,当然最核心地还是成公亮古琴教学的特色——传承传统的精要又打破传统的。一个风格加一个特色,赋予这本书是最适合现代人在当今社会时态下,便利、精准,有方法有步骤的研习古琴的活教材,是现代人的习琴备要。这一点是既成的事实,很多弹习成公亮琴曲的琴人,不一定是成公亮的学生,比如弹习某曲时,他们根据成公亮老师针对此曲的文字分析,音频资料,曲谱资料,就可以自己弹习。

  摘引1:“传统的古琴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和学生的对弹……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使得学生能够很方便地模仿和复制老师的弹奏……这样会把老师的东西尽可能地模仿准确,指法、速度、流派风格……我学《洞庭秋思》时,查阜西先生早已去世了,我就听他的录音把弦调得和录音一样高,一遍一遍模仿,渐渐模仿得差不多了,接近了,再弹它一两年,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地揉进了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这时你的东西进去会比较“保险”,因为是你在跟他比较贴近的时候,加进了自己的东西,这样的结合比较自然,查老的精彩的部分也会大体上保存下来。完全不加自己的东西好不好,当然好,这样你和查老师弹得一样。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机械地成为查老的录音机,因为这是弹琴是艺术,是表达情感,是表达你自己的情感,是以你的思想去理解古人。”

  摘引2:“你们现在学的时候最好是模仿,通过我的录音和我讲的东西,弹得尽量和我一样……而不是刚学不久,就按照你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弹。”

  摘引3:“弹琴者自己的变化,变成符合自己情性的弹法,也就是用自己的内心说话”

  摘引4:“结合琴曲音乐的表达来讲解弹奏方法,赋予这些演奏技能以鲜活的生命,使之成为弹琴人表达琴曲内涵时随心所欲的工具。”

  其实在上述的摘引中,成公亮先生在书中已经明显的表述了一个道理,传统的古琴教学不太适合现代人的习琴生活。首先一点,以前没有MP3,现在有了,通过听,一次一次,年复一年的模仿,用了功夫那肯定能学得像。现代人的生活都紧张忙碌,在可以随性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再方便的打开MP3,一一对弹,这是最人性的、最便利、也是最自然的习琴方式。

  在对习琴的“度”的要求中,成公亮在书中也有他的习琴心得与观点,一个曲子弹了一两年了,觉得自己弹着跟此曲老师弹的比较贴近了,可以加进自己的东西,这里的度在我感受有两点:第一点,是你一定先要弹得跟MP3的相当贴近,这是一个阶段,我自己也是从成公亮网站上下载曲谱《见》以及音频《见》,并阅读相关的《袍修罗兰》创作释文来弹习此曲的,经历弹习一两年后,原本以为掌握了,突然间有一天自已再跟着MP3弹时,发现以前听这首曲子时,没有听到的细微的一些处理,包括节奏、轻重与吟猱,然后又重新开始弹习此曲。这个阶段我收益丰富,学到的是觉得自己多了一双发现的能力,听曲子细腻了,我想这也许可以算是成老师所说的“要模仿到比较贴近的时候”。这个阶段也许会很漫长,但是要实实在在花功夫、坚持地修成的,这是基本;而要说的第二点,就是什么时候适合将自己的理解放进去,从《秋籁居琴话》中不难看出一个成老师的琴学观点,就是要弹自己的琴,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通过书面记载的方式向世人传播习琴精要的同时,不仅仅指导你如何弹习,也给你一双眼睛,让你看懂哪些是传统、哪些是现代。他还给了你自由,人格与情感的自由,他在很多处的文章中,都在表达着这个核心的观点。我还是想说说自己弹习《见》时的体会,弹习了几年《见》,虽然偶尔能弹得能像MP3中成老师弹的《见》一样,但是你不能控制你自己的感情,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弹此曲时,有些音位的处理就会变成轻快;但你心绪沉思的时候弹此曲时,有些音位的表现就变成冷漠,就算不受情绪的影响,你认真的要求自己弹一次给自己听的《见》时,你也会发现在某些音位的部份,你有了自己的喜欢处理,有些旋律你弹的快了些,有些节奏你处理的轻重变化了些,一曲下来,你会觉得有些地方跟成老师的不一样,但此时此刻,你是真实的,你弹得是你自己。

  《秋籁居琴话》中成公亮先生讲了他向张子谦老师学《忆故人》的故事,此曲已收录在《秋籁居琴音》中,下摘述成先生学习此曲的琴事:

  “一九五九年他(张子谦)教我弹《忆故人》,这是他的故友彭祉卿的家传秘谱,当年彭把此曲第一个教给张先生。我在学习此曲的过程中常常听吴景略先生灌制的此曲唱片,有意无意地受吴先生演奏的影响,回课时已经非常明显,可张先生并不怪我,而是在这已经受到影响的基础上给我调理,并说:“这样也很好。”

  上述一方面反映了老一辈琴家的开明与豁达,一方面并没有定性要求应该怎么弹,而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允许不同的形式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精神,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后辈来说,在没有一定的研琴功底下,还是要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对应老师教的与MP3播的标准认真弹习的。

  三、思考习琴的基本功

  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关于孔子习琴的故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上文中的“曲、数、志、人”象征着习琴(打谱)不同层次的进阶:曲——按谱索弹、概览全貌,根据谱字“复响”琴曲,把曲子“弹会”了;数——熟练掌握曲子的弹奏技法、合理划分结构与作出音乐处理,“会弹”曲子了;志——进一步了解曲子的内涵意蕴,能融意境于技法中来演绎琴曲;人——通过深入体会、反复琢磨,感悟“人琴合一”的境界。可见习弹琴曲是由浅入深、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过程。

  弹习古琴应持的基本,这个基本怎么达到,怎么研习、修学,在《秋籁居琴话》中有详细的指导,如何弹习好一首古琴曲,《秋籁居琴话》通过对古琴教学的阐述与指导,配合琴谱与CD音乐,形成多维立体的学习思考空间,清晰明了地教导了在古琴弹习过程中经历并掌握“曲、数、志、人”四合一的方法、过程和境界。比如琴曲《归去来辞》就可以在此书的第五章“琴课笔录”部份得到答案,在此推荐其中的四篇文章,分别是:

  1、“琴课笔录”小引

  2、选课之一“说吟猱,琴曲的段落速度原则和《归去来辞》全曲讲解”

  3、选课之二从《归去来辞》说左右手的动作、力度,关于“中等力度”的概念

  4、从《归去来辞》再说吟猱、气息、脉动,以及右手弹弦三要素。

  《归去来辞》是一首4分钟左右的小曲,从弹习难度上属于初级,稍具古琴读谱知识、懂得古琴基础指法的习琴朋友,都可以尝试习弹。一方面是很好的习琴教材,另一方面也像一面镜子,在审视着你在习琴时的严谨、耐心、恒心与悟性。我摘录了上述四篇文章中觉得个人十分收益的部分,作为一种反省与鼓励,摘引如下:

  摘引1:“《归去来辞》谱中,所有的猱都是“撞猱”……我取的解释是“有撞的猱”……我是“先撞后猱”,接着在撞后的猱稍“硬”些,动作在音位上方,在猱的过程中渐渐将猱的上下幅度缩小,并“软”下来,我在其它谱中也取这个解释。”

  摘引2:“以下乐句……都是泛音,右手弹奏时的力度区别多么大,句尾落5音的上句和句尾落1音的下句力度就有差别,还有两次在六、七弦四徽上的高音弹得特别有力,跳出来了,多有精神!陶渊明弃官归家的愉快神情就表达出来了,真是“载欣载奔”!……

  摘引3:“中等力度应该在强奏力度之下,具体实践中你们可以把握这个尺度。以这个力度作为通常的力度,一首琴曲大部份使用这个力度,可以有进有退,可以很强,也可以很弱,往上往下都有余地。”

  摘引4:琴曲的音乐结构、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声和韵的关系等等都应该讲,对于琴曲的整体,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来表达它,节拍节奏的特征和气息进行也应该讲,甚至用什么样的胸怀气度来表达这些不同意境的琴曲,也应该是教学中的责任。不必担心讲得具体讲得多而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和种种讯息后,若以此为新的起点,会进一步加快思考和钻研,学习的进步会更快,学习的兴趣会更大。”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