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蔡邕与焦尾琴

  蔡邕(132——192)是后汉的文史大家,是《后汉书》的作者。另外,他也是琴门圣手。所著《琴赋》、《琴操》是极有影响的琴学名著。其所作《游春》、《渌水》…

「揭晓」蔡邕与焦尾琴

  蔡邕(132——192)是后汉的文史大家,是《后汉书》的作者。另外,他也是琴门圣手。所著《琴赋》、《琴操》是极有影响的琴学名著。其所作《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被称为《蔡氏五弄》,成为历代琴家推崇备至的千古名曲,甚至曾被隋炀帝列为考取进士的必考题目。

  蔡邕制“焦尾琴”的传说脍炙人口。《后汉书》载,蔡邕游历吴中时,遇有人用桐木烧饭。蔡邕听到木材在火中的爆裂之声,认为是造琴的良材,就问人要了来斫制成琴。经弹奏,琴音果然优美非凡,遂成为举世名琴。因琴尾烧焦处尚存,人们名之为“焦尾琴”。虽是传说,似乎确有其事。据《南史》记载,至南朝时,蔡邕所制的焦尾琴为江东所得,存放于宫中的主衣库。当时齐明帝的侍臣王仲雄琴艺精湛,因而得到了每隔五日可以一弹焦尾琴的特殊待遇。可见焦尾琴也确有其琴,并在当时已是宫廷收藏的珍品。

  焦尾琴的故事已成为在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用来泛指良琴,甚至已成为琴的代名词或琴体尾部的结构专名。古琴龙龈两侧的边饰,也用焦尾一词作为专称。唐李欣《题僧房》诗云:“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李咸用《山居》诗云:“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清顾绍敏也有诗《秋日感怀》,云:“中郎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斫轮”。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文人骚客诗中吟的,曲中唱的,多有涉及。焦尾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踪迹,可见一斑。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