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帝王均十分好琴,宫廷中设有琴待诏。太宗赵匡义(976—997年)在至道元年(995年),增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命待诏朱文济、蔡裔给人们演奏。徽宗赵佶(1101—1125年),更是嗜琴如命。他曾搜罗当时南北名琴绝品,并专设“万琴堂”来收藏这些名琴,其中最为名贵的是唐代雷威所斫的“春雷”琴。宋徽宗精于弹琴作画,传世名画宋徽宗《文会图》与《听琴图》即其生动写照。《听琴图》描绘在一棵高耸入云的青松之下,宋徽宗身穿常服信手弹琴,旁边山石之上坐有两人,正侧耳倾听。在他们的倡导与影响下,朝野上下,无不以能琴为荣。古琴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盛行,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名士俱以弹琴知名于世。
宋代以琴见长的僧人也有很多,如夷中、知白、义海等,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琴僧。慧日大师夷中是宋太宗时的鼓琴待诏朱文济的弟子。《梦溪笔谈》称:“兴国中,琴待诏朱文济鼓琴为天下第一。京师僧慧日大师夷中尽得其法”。夷中和尚的学生义海,在越州法华山练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后来向义海学琴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人能及得上他。对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义海能诗善文,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被欧阳修讥之为“听琵琶”,义海却很不以为然,他结合琴声的特点,重新肯定了韩诗。他还总结琴曲的演奏速度的变化规律是:“急若繁星不乱,缓若流水不绝。”夷中的另一个弟子是知白。对于他的琴艺,欧阳修曾在诗中写道:“岂知山高水深意,久已写此朱丝弦”,并称他能继承夷中的琴艺:“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失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则全和尚是义海的学生。他所著的《节奏指法》中,对古琴演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则全的弟子钱塘僧人照旷在北宋政和年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宣和间照旷长期住在中都(今北京),出入于贵人之门。
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著名琴师多会聚这里,形成了古琴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浙派”。他们的传谱称“浙谱”,以区别于以前的“江西谱”。浙派琴家中以郭楚望成就最大。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琴曲,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琴曲创作。这些琴曲通过他的学生刘志方传授给杨瓒的门客徐天民、毛敏仲。从此,浙派的古琴艺术一直影响到元、明各代。
由于宋代宫廷和朝野士大夫当中爱好弹琴、藏琴的人都很多,故宋时在官府和民间均有大量古琴造作,作品分别称为“官琴”和“野斫”。据史料记载,宋代斫琴名家很多。在北宋时有庆历年间的蔡睿、僧智仁、卫中正,崇宁年间的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南宋有绍兴年间的金渊、金公路,高宗年间的陈亨道等。传世北宋名琴有“雪夜钟”、“梅梢月”、“清角遗音”、“松石间意”、“龙门风雨”;南宋名琴有“鸣凤”、“玉壸冰”、“万壑松”、“海月清晖”、“轻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