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声光电的古代,人们的娱乐生活是什么样的?人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与自然沟通和谐共存,又是怎样传承文化、不断自省的呢?古琴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承担着一个个不可豁缺的角色。
其一,作为与自然、神灵沟通的媒介。据《礼记。乐记》在“舜”帝时期的“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至《吕氏春秋》载:“昔朱襄氏之治天下,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作五弦,以来阴气定群生。”到东汉恒谭载:“神农氏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类似此种记载都明确地提出古琴是作为媒介与自然沟通、神灵交流的娱神之器。有此类记载的典籍不在少数,由此足以证明古琴在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沟通人神、调息阴阳、祈福于天。
其二,作为规范社会秩序、等级制度的执行者之一“乐”的代言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并行天下,当时社会中的高低贵贱、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等级制度皆由“礼”和“乐”共同执行,整个社会的音乐艺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被设立为重大的政治内容来看待,并承载着巨大而沉重的社会政治使命。《左传。昭公元年》“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心也。”由于礼乐制度在宫廷中的应用,使许多想供职于庙堂、以求功名的学者、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礼记。曲礼》载:“士无故不撤琴瑟”;也就暗合此理。
其三,表达思想感情、自娱娱人的乐器。在先秦时期“琴”的使用已相当的普及。除了以上两项社会功能得以延续外,还同时成为人们生活中较常见的表达思想感情、自娱自乐的乐器。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庶民草根,都不约而同的用古琴娱心娱人沟通情感。《诗经。》中许多地方提到琴,《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这时的古琴是适龄男子追求心仪女子的代言者。如上世纪末流行于各大高校的吉他。《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这时的琴变成朋友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佳选择。《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时的琴给弹者听者带去无限宁静、专注与遐想。那么放松心灵、平和自恃也就在同一瞬间无意识状态下自动完成。这也就是许多人平时常挂于嘴边的“修生养性”之功效吧。
除此三类,古琴的功能细探起来还有很多,还望有意之人共勉!
梓又
丙戌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