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泛川派的形成

  关于“泛川派”的形成   —摘自唐中六《巴蜀琴艺考略》   自清末或自张孔山后,蜀中琴艺还有“泛川派”,并见于正式文…

「解读」关于泛川派的形成

  关于“泛川派”的形成

  —摘自唐中六《巴蜀琴艺考略》

  自清末或自张孔山后,蜀中琴艺还有“泛川派”,并见于正式文论中。“泛川派”的琴人,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代表人物有:张孔山、沈草农(香港)、龙琴舫、蔡德允(香港)、查阜西等。

  这一琴派的形成,就其琴风、特色应与蜀派相通,或起于蜀派。就“泛”字字义为普遍的、一般的、广泛的、宽泛而言,可以说“泛川派”起于或宗于蜀派,但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流、融汇,取其长,弃其短,在此基础上自立门号。

  清末时期,全川不少地方几乎都有琴事活动,但仍以成都、新繁、乐山、重庆为中心。特别以新繁龙藏寺、峨眉山佛院、青城山道观中的僧、道人员的琴艺活动为盛,佛院僧人、道观道士往往与世俗琴人相互交流琴艺,共同发展,故这时的琴乐兼有了佛院、道观等宗教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张孔山在中皇观当道士,并不以道士出名,由于他的琴艺影响于乡众,且知名度极高,常被成都、新繁、新都等地的文人雅士及僧院、道观相邀,延留其所,传技授徒,故他虽以道士名身,但实际上却是蜀中一个大名鼎鼎的琴家。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