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筝1小时和每天疯玩1小时,这两个选项摆在孩子面前,相信后者绝
对是大多数孩子的选择。
所以,在学乐器的过程中,兴趣的流失几乎是必然的。
如何保持孩子在学乐器过程中的兴趣,这本身就是学乐器的关键所在,这
当中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些“策略”。
小小是某琴行的一名小琴童,有着三年的琴龄了,这个阶段正式孩子开始
产生逆反心理最突出的时候,同时小小还是属于琴童中的中庸类型的孩子,“
妈妈让我来学,好吧!学就是了”
因为本来就对学筝没有什么兴趣,对枯燥的练习就更没兴趣了。小小曾经
问她的老师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难听的曲子是什么吗?”
老师一脸茫然,小小认真地告知:“是练习曲!”
诚然,有的练习曲的确比较枯燥,但练习曲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练习者通过
系统的、针对某项技术的练习,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提高相应的手指技巧。
就好像语文课里大量的阅读是为了扩大词汇语汇量,数学课里不断地演算
为了掌握运算技巧和公式,英语课背单词默课文是为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
能力一样,练习曲就算让人觉得再枯燥,还是得练习。
那在日常的练习中如何调动琴童的兴趣呢?
小小的老师想出了在教材上做调配,将简单、枯燥、易学和有难度的曲目
综合搭配起来让孩子练习,甚至刻意找些孩子熟悉的儿童歌曲充入练习曲中。
其实诸位老师很容易就会发现,对于自己熟悉的曲子,琴童们练起来会比较有
积极性,进步也会比较快,对于生涩的练习曲往往掌握起来比较慢。
这就像本编当年非常乐忠于有机化学而反感无机化学一样,因为在本人看
来,有机化学是简单的,而无机就很麻烦。
如果能将二者融合起来,既保证了技巧的练习,也保持了琴童的兴趣。
除了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做调整,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有几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琴童爸妈们不妨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