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练习古筝的兴趣及效率

  因为家长们希望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多面手”,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古…

「入门」练习古筝的兴趣及效率

  因为家长们希望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多面手”,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实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古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在经受着考验。除了财力、物力、时间上的付出,更要拿出坚定的意志力,陪着孩子一起走完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苦学习之路。孩子年纪小,记忆力和理解力有限,所以要求家长陪同上课并且认真听,详细记,以便回家后督促指导学生练习。但是常有家长反映学生在家练习时总是不主动,提不起兴趣,即使在家长的严命之下也十分不情愿,往往胡乱弹够所要求的时间就交差了事,练习效果很差。这样长久下去,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使本来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音乐学习变成了孩子厌烦畏惧、家长头痛的事情。

  其实家长只要稍微动动脑筋,结合儿童心理和身体的特点,科学安排练习时间和方式,就会大大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和质量,使练筝变得容易接受并且快乐起来。

  一、科学安排练习时间

  练习时间的选择是否合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练习质量。

  1.应在每一次古筝课后,安排一次练习,以便巩固、加深记忆当天所学。

  一般家长与学生在每次古筝课结束后,就不再安排练琴,为的是让孩子轻松一下。实际上刚刚上完课,孩子对老师课上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及正确的示范记忆是最清楚的,如果能及时练习加以巩固的话,那么效果会比第二天天再练要好得多。所以一定不能忽视课后的及时复习与巩固。

  2.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

  许多家长把练习时间安排在晚饭后,连续弹奏 l到 2小时,其实这样安排极不科学。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坚持让孩子保持一种状态很长时间确实有点“强人所难”。因此只要时间安排上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那么孩子们也就容易接受并会按要求去练习了。具体来说,要将一天中可以用来练习的时间分散开来用。例如:三餐前利用做饭的时间让孩子各练 20分钟,晚饭后稍适休息一下再练 2o分钟,这样算来一天就总共练了 8O分钟。练习的总时间一点也不少,反而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孩子记的更牢固、更清楚,同时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这种练习方式。孩子的年龄不同练习时间也有不同,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参考意见:5—6岁的孩子每次2o分钟左右;7—8岁的孩子每次 25分钟左右;9-lO岁的孩子每次 30分钟左右;ll一12岁的孩子每次 35分钟左右,以此类推。另外,即便家长与孩子真的时间有限,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连续练习,也要注意安排 1到 2次的休息。

  3.认真正确地练一遍 ,强过机械无脑地弹十遍。

  许多家长会规定孩子必须弹够十遍或者几十遍才准离开。这样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完成了多少遍而不是弹得怎么样,有的干脆胡乱弹完要求的遍数交差了事。学习效果不但不好,还练出了许多难以改正的错误。家长如果换种方式这么跟孩子说:“你不用弹那么多遍,只要你把这课的内容能认真准确、连贯完整地慢慢弹下来,就可以去休息了。”这种方式表面上减少了任务数量,孩子会感到“轻松”、“便宜”了很多,心里也更乐意接受 ,练 习起来就不再感到难熬和不耐烦了,而是积极动脑地去弹琴,争取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练琴的好习惯。事实上孩子练的数量不一定少于原来要求的十遍或数十遍,这难道不更好吗?

  4.遵循先难后易的练习顺序。

  每节课所学的曲目都有难易的区别,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总爱先练容易且自己喜欢听的曲子,把难的放在最后。笔者建议应该把这一顺序改成先难后易。因为简单且喜欢的曲目容易使孩子在练习时情绪高涨。刚开始练习的兴趣也比后来浓一些,往后越难越没兴趣和耐心从而感到疲惫,难点也就不易练会练熟,效果自然不如前面所练。因此应该把不太喜欢的曲目放在前面练,喜欢的留在后面“压轴”,孩子心里总是会想:“练完这些就可以弹我喜爱的曲子了”,从始至终都会保持较高的练习兴趣和质量。另外,每次都在最喜欢的曲子中结束一天的练习,也可使孩子感到意犹未尽盼望下次的练习,保护了他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电视节目开始前的那段时间。

  电视已经融人了孩子的生活,如果让孩子在看电视与练筝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一定是要冷落练筝的。到了喜欢的节目时间如果不让看,孩子即使在练琴也必然是心猿意马坐立不安的。练习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选一个喜爱的节目,把该节 目开始之前的20到 30分钟定为练习时间,并与孩子达成一致意见即:这段时间如果能好好练琴。就可以看电视。孩子就算是有些不情愿但因为想看心爱的节目也就会“委屈求全”不再有任何异议,哪怕比平时弹得还要多一些往往也更容易接受,化被动为主动的了。

  二、家长应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语气和语言

  1.当孩子坐在古筝旁开始练习后,家长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孩子的兴趣与心情。试想一下如果父母说:“这曲子你都练了这么久了,节奏和旋律还是断断续续的,跟个结巴似的真难听!”这样的话语只会使孩子心里不高兴,自然会想“我辛辛苦苦地练琴却得到这样的评价,不如不练了的好”。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对孩子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熟了,要是能在连贯些不问断就像流水一样,那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会让孩子看到家长对 自己练习成果的肯定而心情愉悦,也更容易接受意见和建议 ,并主动改进不足之处。小小的孩子能每天坚持练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应该先真诚地肯定他的成绩,然后将许多问题适时适当地依次指出,让孩子慢慢地一个一个地去改进他就不会觉得自己原来练得那么“糟糕”,打击到他的自信心了。

  另外,如果孩子有一段时间练习一直不认真,适当的“斥责”也是必要的。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当情况有所改观时就应给予表扬夸奖以巩固良好的学习状态。总之,只有在孩子犯较为严重的错误时才能给予“斥责”,但一定要适可而止,适量而为。

  2.提出问题时语气要温和,切忌用命令的口吻。

  心理学认为一个声音平稳,表示此时该人充满了理性,同时他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别人更容易接受。这一点用在训练中也会有好的效果。父母用温柔和蔼的语气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一定会耐心聆听,快乐接受的。相反,大人总用命令的口气去要求,孩子就会相当反感,甚至与家长“对着干”失去练琴的乐趣。从长期来看,采用征求、商量、建议的方式去提要求,是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并努力改正问题的好方法。

  3.拒绝使用否定性的评语。

  家长经常会因为孩子练习时在某一处三番四次地弹错而失去耐心脱口而出:“真笨呀!”、“真是没用!”之类的话去责备。这种评价一般是父母非常情绪化的表现,完全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客观地对问题进行分析的结果。这些话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只会招来孩子的强烈不满。学习古筝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两只手八个手指不断的变化和配合,能顺利地弹下来已实属不易,遇到难点一遍遍弹不好,孩子心中已有了很大的压力,这时家长在旁边还要“火上浇油”,那孩子会好受吗?如果是一个内心软弱的孩子可能真的就认为自己“没用了”。所以家长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体会孩子的难处,冷静地从旁观者的角度帮孩子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样孩子就会心悦诚服地与父母真心相对,树立练好筝的信心。

  三、注重生活中环境的影响

  儿童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是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熏陶培养的。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好认真听,可以正常的活动玩耍。只要让孩子置身于音乐之中,假以时日,古筝的音色及曲目慢慢地就会扎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乃至于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自己也可以挥洒自如地弹奏出那么动人心弦的曲子。同时多听古筝曲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经过反复的听标准范奏,使曲子在心中留下清晰准确的印象即形成“样板”。当练习时就会主动模仿改“样板”的速度、力度、韵味等等,对该曲子的全面把握会更准确更生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证明经常搞点“小花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练琴兴趣和效果。首先,在家中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明亮、清新舒畅的练习环境。很难想象孩子可以在人声和电视声交杂的环境中能集中精神好好练琴。房间的布置要让孩子感到轻松亲切,摆几件心爱的玩具陪在他身旁,让他不会觉得练琴很冷清很寂寞;其次,孩子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应经常给他举办一些“小小演奏会”,让孩子把自己辛苦学习的成果在人前展现一下,哪怕观众只是家庭成员,也会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家长们要用极大的热情来认真聆听孩子的演奏,并且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也可以发些小奖品。当然还要真诚地总结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克服问题取得更好成绩。“小小演奏会”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激发他更大的学习热情。

  在艰苦地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古筝的学习,使美妙的音乐常驻孩子美好的心灵,伴随他们快乐的成长。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