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音”–病因:面板各音区的厚度不合理。古筝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古筝面板厚度的数据。数据合理, 则发音灵敏。不合理,则声音发木。(弦的振动通过码子的转播,无法激发面板的振动)目前,能把握此数据的厂家不到5%,大部分厂家没有数据,把面板刨光滑就行。部分厂家重视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合理的数据。即使拥有合理的数据。还和工人操作时的误差大小有关。所以一台完全无“木头音”的琴很难得,一台筝如果只有一两个“木头音”,就算很不错了。一个过分强调用料和工艺而回避“木头音”问题的厂家,在音色上绝对是外行。
声音发闷–病因:面板含水率过高。木制产品都应该有含水率标准,古筝所用木料过潮,易开裂、变形、音闷。遗憾的是,很多厂不知道什么叫含水率,更别说有含水率测定仪器了。一般来说,古筝面板的含水率不要超过10%,可采用炉火慢慢烘烤的方式达到此标准,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面板更佳,但很少厂家能做到,因为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储存。
音不稳定–病因:弦轴板和弦轴使用不当。常见古筝弦轴螺纹较粗,易走音,用钢琴弦轴(罗纹细)替代可增强音的稳定性。弦轴板多用色木或多层色木板,随着色木的的价格成倍增长,好多厂用杂木代替,无法保证音的稳定性。
跑码–病因:1.码脚弧度与筝面弧度不吻合(好多码脚是平的)2.筝体过平,纵向弧度小。第2点很多弹筝者不知道(包括演奏家),纵弧度大些会增加弦对面板的压力,也会改善低音,“敦煌”的低音不够浑厚,与筝体过平有关。
工艺粗糙–一般来说工艺粗糙的筝囊括以上所有缺点,工艺好做,音色难做。好做的都做不了,也懒得去讨论它了。
古筝首先是乐器,然后才是工艺品。没有音色,即使做得很漂亮,也只是一个上了油漆的木制发声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