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买古筝好还是以后再说?
站在部分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担心孩子学了两天就不学了,买了乐器是浪费钱,尤其是古筝这种大件乐器,不仅价格高,而且还占地方。所以,什么时候买琴就成了这些人的顾虑。
其实本编认为,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例如放在文化课上,就有点像:我不知道孩子文化课学不学得好,到底是送去学校正规学呢,还是不买书本文具、请人试教一下再说。
相信这个答案,显然家长们是不管孩子学不学得好都会送去学校,而且会尽量送去好的学校。
换句话说,因为这些家长们知道,自己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能否获得最好的教育。
可是在乐器教育方面呢?
其实器乐学习在发达国家早就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内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而被忽视了,现在条件好了,但普遍的情况是家长又太茫然不懂学琴的真正意义和规律。
学乐器的本质是在学音乐这门语言,音乐语言学习过程对孩子智商、情商、气质修养的培养毋庸置疑。而且语言对于甚至有智障的孩子学会初级表达都是没问题的,所以正常孩子只要用学母语的方法来学习古筝,达到初中级水平都是完全没问题的,学到古筝家(语言学家)的水平,才是极少数天份高的人能达到的。
所以家长不要用能不能成名成家,作为孩子适不适合学琴的标准。
正如我们不能用“打字快”跟“写好文章”换上等号,手指弹琴快跟学不学得好音乐也是两码事。
回归正题,怕孩子学不下去,到底买琴好还是暂时不买好?答案:不买肯定是错的,除非没有经济条件购买。
因为一旦决定让孩子学古筝,就意味着每天都要练,孩子只去老师那里上课而没有琴练、或者去琴房不好的琴上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等于在浪费学费及增加孩子学琴阻力。毕竟琴房很多人练的琴,一般音都不准,手感也不好,孩子一旦听进去不标准的音,肌肉记住了不好的手感,将来再改很困难,就像学母语听到的都是错误发音,将来纠正就很麻烦。
另外,儿童练琴每次注意力集中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所以应采取“少吃多餐”方式练习,就是一天练三次,每次十五分钟,每次之间起码有一段间隔时间休息,单次练习时间超过半小时,效率就会直线下降。而在琴房练琴,很难做到“少吃多餐”,所以,家里有琴,才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让孩子学琴条件好点,才容易长期坚持。
给孩子用好的乐器,会提高他对声音美的鉴赏力,给孩子用一般的乐器,也许他会认为乐器没那么高雅。
不能贪图买最便宜的乐器!
业余学琴应该是:选尽量好的老师、尽量好的琴,让孩子不用太费劲、花不多的时间,就能学到自娱自乐的水平,这才叫业余学。不好的老师和不好的琴,就是从负数开始,以后纠错很痛苦,不如不学。倘若你要把一首乐曲弹出一定的意思,就应该在心中描绘出跟这个意思相关的景象,音乐就由抽象音符变成了具体画面,那孩子的弹奏意思就容易表达多了。
目前中国孩子真正喜欢音乐、喜欢古筝的很少,究其原因,是家长给孩子创造的古典音乐熏陶氛围太少,没用音乐熏陶刺激,怎么会有对音乐这门语言敏感和喜欢呢?这是国内孩子学不好古筝的一大症结。
总之,孩子学琴是不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经常会受到家长的心态左右。孩子遇到学琴障碍,家长哪怕帮不了,也要流露出对孩子有信心,而不是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