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换气是葫芦丝演奏上的一项高难度技巧,它是指演奏者在吹奏的过程中,用鼻子迅速地吸气,而在鼻子迅速吸气的同时,将口腔中保留的余气挤出,以达到演奏者吹出的气流在吸气时不中断的目的。在长笛、唢呐、萨克司等乐器上,均可以使用这一技巧。要掌握并在葫芦丝上熟练的运用这一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练好它,首先在平时的基本功练习中就要重视起来。
在平时练习长音时主动将口腔后部及喉头打开,能储存较多的空气给口腔挤,民间艺人所说的“含着一口气吹”就是这个道理。保持良好的风门及嘴劲,良好的风门可以使循环换气的训练中有固定的口形,良好的嘴劲可以在循环换气的训练中起到支撑嘴唇的作用,并可以使嘴唇不易有疲劳的感觉。注意初学者一定要在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才可以开始循环换气的训练!
循环换气的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在进行葫芦丝上的练习之前,大家可以做一些准备练习。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做分解练习,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将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颔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注意这个动作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肌肉相互配合、习惯这种动作。然后练习挤气与吸气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气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的把空气吸入体内,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在练习了上面两个分解动作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吹塑料管的阶段了,这个曾经有网友介绍过,这里再详细的说一下,这是一种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吸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含在嘴里一头插在水中,根据分解动作的要领,吹出气泡,并且使气泡大小均匀,连续不断。一般练习者在做分解动作的时候,可以将它完成的很好,而在练习吹气泡时,却很难保持气泡的连续不断,这是因为口腔的空气挤出之后,肺部的空气接不上来还有一个时间差,需要对口腔中的软腭进行训练,使它在挤气后能迅速地将气管到口腔的通道打开,让口腔能在挤气后又迅速地充满空气。对软腭的训练是吹气泡连续不断的关键,也是循环换气练习中的重点练习。
循环换气是一种非正常的呼吸,所以当练习者刚开始运用它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气口太明显,换气时音不准等。这需要我们在运用时采取一些技法去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也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之后,我们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掌握了这一技巧。循环换气时气口很明显,这是因为口腔的气挤尽与肺部的气接上来时,演奏者很难将这两股气接得圆滑。当气息的连接练习到一定的程度后,我们可以在手指上想办法,如采用虚指颤音可以掩盖气口,给听众以特长音的感觉,用虚指颤音的方法配合正确的腹式呼吸,还可以解决音准的问题,另外,在换气位置方面,我们如果采用在音头位置换气,比在一个长音的中间位置换气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音头一般需要轻吐,在肺部的气息接上来的一刹那,气流速度很快,力度很强,正好起到了软吐的效果,所以一般采用音头的位置换气。初学者喜欢在等到肺部的气息用尽了之后再开始换气,这是错误的。在一般情况下,演奏者在肺部只有三分之一的气息量就应该开始换气,因为肺部气息过多的情况下换气会使进气量很小,达不到换气的效果,肺部气息如果过多,就会造成生理缺气,心里感觉憋得慌,从而是肌肉高度紧张,达不到换气的目的。循环换气具体运用中应该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发现,如果演奏者在运用时做到一气呵成,游刃有余,那就表示已经掌握了这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