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24孔,是学习独奏技巧用的高音复音口琴。口琴其实有分独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之分。
说到高音口琴独奏,最初,作曲家也不认识口琴是何种乐器。真正为复音口琴而创作的短曲或协奏曲作品不多。所以,我们的口琴谱,很多由歌曲,或其它器乐曲编曲而成。普通初学是慢歌曲较多。独奏用高音复音口琴,所谓的(高音)的原文还是(女高音或童高音)的意思。普通歌曲的旋律范围,是两个八度左右。若歌曲是c调,没升降记号的话,以音高来说,C调16孔口琴就大概可以吹奏旋律。
不过,既然是学习独奏,当然也学独奏技巧。这就需再加上高低音各4度,偶而低音伴奏会碰到最低音5,高音伴奏有时也会碰到最高音3才可以满足。八度奏法也需要有完整的三个八度音。所以,学习独奏复音口琴,要用24孔才圆满。
有关高档琴21 孔的原因,其实是当初日本人的手掌比较小,才采用 21 孔。当年的宫田口琴,不见了一时。现有再版MH21.另一当年的产品蜻蜓No.1521则传到现在。实用上,没高音 7是一个麻烦。需要用第二支口琴代替。但如何奏八度?八度虽然难奏。不过,有高音7比没有好吧。目前没有别的因素变化之前,独奏用高音复音口琴,理该是24 孔才对。没有24孔高档琴实是可惜。在我来说是公司选择错误。不过,短口琴比较容易发挥琴技又是事实。不相信?买枝16孔试试看吧。
记得蝶印口琴,是山叶公司的产品。所以查过日本网络,山叶的前身日本乐器制造公司在1914年开始生产蝶印口琴,世界大战后还在用YAMAHA蝶印商标一段时间。吹过蝴蝶牌和山叶牌,琴音也像。蝴蝶牌的由来,我不晓得。要问双燕口琴的前辈。 http://www2.yamaha.co.jp/u/naruhodo/22harmonica/harmonica3.html
小学五年级时候,曾经用过山叶公司儿童合奏用,标准音阶排列高音单音口琴。它就和蜻蜓牌No. 3624一样的排列,不过,是单音17孔。吹奏的范围是低音5到高音4.好处是吹奏快曲旋律,比一般独奏用口琴容易。阿来来女生也没问题。如果此琴可以有42孔真好。
但是这种排列,能不能用独奏技巧?八度全是独奏琴的吸音宽,需要大嘴吧。 五度(孔)会变来变去,好像困难。或许对已有相当基础的人不成问题,不知道。黄石口琴已经有卖 No. 3624.有兴趣的高手,可以买一枝来试试。
我也有些疑问。是觉得复音口琴,吹孔只要比现今窄0.2─0.4mm就好奏吸八度。不知最初是怎样决定的 ? 是加工机器精密度没有现在好 ? 刻木头材料会有问题 ? 害我们徒孙奏吸八度都不能如意。因为独奏还有十度,十二度奏法。当然,这两种奏法是会让人喊,老师救命!我没钱去整形嘴巴。不要强迫我拉嘴巴学这要命的奏法。这大概可以说是凡人莫练级的奏法了。
还有Hand cover 奏法,盖子不好握,是否可以宽一点,像握把呢。当然,人家十孔口琴盖子更窄都在吹了。不过,口琴不同吗,老实不说不快。
最后是半音阶口琴三孔很窄,如何吹五度?还是不可能?我知道蜻蜓牌有不同排列除外。
(转换自台湾黄石口琴网)
如何练习多孔含法
复音大家学栏目进行到多孔含法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遇到了一点困难。多孔含法对于复音口琴演奏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也可以说是练习复音口琴的一个“坎”。前段时间一直忙于工作,也没有认真静下心来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为了配合《复音考级大家学》栏目的课程,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练习多孔含法这一技巧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要说的是多孔含法在很多教材上称之为“新式单音奏法”、“实用单音奏法”,把单孔含法称之为“老式单音”“简便单音”。我个人多次强调过,我十分不赞成这种称呼,两种含法都很实用,都有各自的优点和表现力,对初学者来说不可偏费。在这两种含法中,单孔含法入门相对容易一些,多孔相对难一些,所以今天就开个新贴讨论一下多孔含法练习方面的问题。
刚开始练习是会很别扭很别扭(注意我用了两个很别扭),给初学者以下建议供参考:
1、嘴型
嘴半张开,嘴唇往里收一点,嘴角往两边扯。对着镜子看一下,是两腮的肌肉将嘴角拉开,(老仙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居然发现嘴有点歪,不过比央视主持人高博还好点:D),如果你练习单孔含法已经很久了,现在练多孔可能要麻烦一些,因为含单孔是嘴唇有圆和窄的趋向,而含多孔则是扁和宽的趋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含琴要“宽”不要“深”。当你把琴放进嘴里的时候,嘴唇是往牙的方向收进来一些的,而不是往外伸出去的,当你含到七孔或九孔的时候,你甚至能感到冰凉的琴格贴在了你的脸上(希望不会是因为老仙的脸蛋比较胖才有这种感觉的)。
如果你按我说的去做了,说明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嘴型。试一下,你现在保持嘴型不要动,体会一下两腮的肌肉有没一点酸酸的感觉?什么,没有?那还是没找到正确的嘴型,来来来,和我一起做做面部保健操:“半张嘴,牙不动,拉嘴角,收嘴唇,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现在有感觉了?那好,我们就接着往下讲。
2、舌头的位置
当你已经领会了我前面说过的嘴型,现在轮到舌头出场了,舌头在复音口琴演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先别问我到底是什么用处,也别问我以后怎么用,先让它出来干活)。让舌头从后台慢慢来到前台,舌尖往左靠,对着镜子看一下,把舌尖放在嘴唇左半边的中间位置(注意不是最左边的嘴角),然后把琴送进嘴里,试着吹一口长长的气,这时候可能会有两三个音同时响起来,尝试着调整舌头的位置,或者稍稍收一点嘴角,直到只剩右嘴角发出一个清晰的单音为止。你做到了吗?做到了!那好,别急,还没有完成。你保持姿式别动,尤其舌头不要动,再长长地吸一口气,听听发出了几个音,如果也是一个清晰的单音,嗯,这才算完成了这一步。
有同学问了,“我的舌头习惯放在右边不习惯在左边怎么办?”嗯,这个问题有个性,那你就把琴也反过来拿,让高音在左边低音在右边好了。问:“反过来拿琴对以后练习有什么影响吗?”嗯,老仙觉得没什么影响,日本复音口琴大师斋滕寿孝先生就是这么拿琴的,这位同学你好好练,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中国的一位复音口琴大师。
又有同学问:“到底要含几孔?”嗯,先从含五孔开始练,要练到含九孔为止……这个过程要很长时间,别着急,慢慢来。
3、发音
练发音之前复习一下前面的课程,前面两步你都做到了,现在就开始练发音。(有两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说老仙又不是讲声乐课,干嘛要练发音?这两个同学小心罚你出来练100遍)。安静!我们开始练中音区的音阶。
让你的右嘴角对准24孔复音的第10孔含好琴,堵好左边的孔,开始吹“do”和“re”,轻轻吹气是do,轻轻吸气是re。(又有同学开始骚动不安了,“别的老师和教材上都是讲从第九孔开始吹do,老仙为什么要讲从第十孔开始啊?)(稍安勿燥,这就是老仙教学的独到之处,同学们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可能无法体会到你的右嘴角到底是露了一个孔还是两个孔,你也无法保证你的舌头位置完全准确地堵住了左边的几孔而只留下了右边的一孔,所以我要教大家先把右边露出两孔,这样做,会使难度下降若干倍,老仙好心为大家考虑,同学们不许私下议论老仙)。
好,再把琴移一格的距离,这下先轻轻吸气是re,轻轻吹气是mi,再把琴移一格,就会发出mi和fa。
两个音一组,开始练,di-re;re-mi;mi-fa;fa-so;so-la;再移一格出来的是la-do再把琴移两格,出来的声音是ti-do。这个地方要注意,la-ti-do这三个音的排列和别的音不一样,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要吹一个完整的音阶,那就是这样,先吹di-re,一次移两格吹mi-fa,再移两格so-la,再移两格ti-do(这次是先吸后吹的哦)。开始不要一边移琴一边吹,要两格两格地移动琴。
有同学问了:“为什么要讲这么麻烦?”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孔距感,少出错音,早日练出干净的单音来,并为今后练习八度和声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你水平很高,也很难准确地知道你嘴角露出的两个孔是mi/fa还是fa/so,只能靠长时间地训练,培养出一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孔距感”(同学们别怕,尤其女同学不要露出恐惧的表情来)。
好了,多孔含法的单音练习今天就讲到这里。请同学们好好练吧,以前没练过的同学最少要练七七四十九天,再开始练低音伴奏。低音伴奏也是复音口琴的另一个重要的—-坎。
请同学们不要怕冷,从衣兜里掏出手来给老仙鼓一下掌,认为老仙讲错了的同学就扔两个咸鸭蛋过来。
初学者,象走路,先爬后站,然后蹒跚起步。这其间不知跌了多少次屁墩,摔了多少次爬爬。
我作为一位曾摔的"鼻青脸肿"的口琴爱好者,为了让初学的朋友少走点弯路,在高手林立的本站,斗胆谈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东西。
1. 关于老式单音奏法的练习;
所谓老式单音奏法,只是相对复音口琴。从广义上说,它是新的不能再新的一种吹奏方法。
许多初学口琴的朋友,往往忽略了这第一课,知道了音阶,吹响了1234567,于是就急于进入下一课,殊不知这是万丈高楼的基座。你吹响了123,你吹干净了123吗?你吹干净了123,你吹柔了123吗?建议初学的朋友不要把它看成第一课,而要作为最重要的一课来练习,尤其是低音部和高音部。多练5671.1765,四个音音高不一样,但距离一样,不要亲近谁,也不要疏远谁,这对将来吹奏16分音符很重要。因为在快速吹奏时,同为吸或吹的相近两个音最容易破坏节奏。
2. 关于新式单音与伴奏;
新式单音,也称多孔含法。含多少孔呢?复音口琴的"锵"要想打的厚,当然要深含,但对初学者呢?
杨家祥老师在新式单音奏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口含五孔。这与许多教材口含七孔或深含的方法是相悖的。细思,顿悟!杨老的方法非常科学,又很人性化。
即让学生轻松的锻炼了舌的灵活性,掌握了"锵"的形成,又避免了初学者因为深含造成的"哈蟆"嘴。待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会了口舌的放松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口含九孔,练习八度和音。老人家的教学理念,可谓是"由浅入深"的最好演绎!由此想到了我,如果二十多年前能聆听杨老一言,也不会造成嘴角四道深沟三年未平的尴尬。
希望初学的朋友接受我的教训,你只要掌握了打"锵"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厚厚的伴奏自然会从你的琴中溢出!
说起伴奏,先说舌头。新式单音的特点就是将舌头盖住琴格,露出一至两孔。用舌的什么部位盖住琴格呢?书上没说。有人说用舌的正面,有人说用舌的侧面。究其如何?先放放不说。
吹奏八度和音的朋友,经常遇到对不上音的问题,不外乎两个原因:1.嘴不够阔,2.舌的位置偏芯。如是后者,试着用舌尖盖住中间,问题迎刃而解。再往高级一点说,吹分解和音的朋友也常会遇到舌的动作与琴的推进推出总是不同步,试着用舌尖盖住应盖的部位,问题亦会迎刃而解。这说明,舌尖盖琴的灵活性要高与其它部位。为了印正这一点,我利用出差的机会跑遍了所到城市的书店。最后由一位军博的朋友在北京图书馆查到了石人望前辈于1957年出版的一份资料,其中有段文字描述了这点:"……把舌尖移向左唇边,平平地盖住口琴低音部的木格(是舌尖去盖,不是舌面去盖)……".由于是电话记录,先不去考证文字是否准确。单就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初学者应以舌尖盖琴为好!这会对将来的进阶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