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令业余学琴者望而却步,一些专业演奏者也会有畏难之感。
连顿弓(SolidStaccato)这是在特殊演奏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使人迷恋的一种弓法。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而帕格尼尼不仅在协奏曲及技巧性乐曲中充分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协奏曲中还特意将此弓法赋予在一个富有特性的乐段中。
由于这种弓法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性、趣味性及其活力,再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对这一绝技所展示出的无人超越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做好的,就是一流的名家对这种弓法的演奏也未必都能尽如人意。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费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织织和神经系统这向方面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演奏顿弓的好坏。”很多提琴家经常讨论演奏连顿弓的体会以,他们普遍认为,在演奏这种弓法时,手臂应是处于紧张状态的,食指要对弓毛施以压力使其贴在琴弦上,并需有很好的节奏控制能力。上行时手臂呈提状物,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音色应该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的,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做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必须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天衣无缝,演奏出来的音色才能如珠落玉盘般亮丽。
不论每个人的才能怎样不同,还没有人可以不通过练习,奇迹般轻而易主的掌握这种弓法,只能靠各自不同的机能条件、敏感程度及控制能力,正确地、经常性地练习和应用,从而逐渐达到尽可能轻松自如地运用这种弓法。这里必须指出,这种紧张性的练习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产生肌肉痉挛和习惯性的手臂僵硬。
连顿弓——这一小提琴演奏中的特殊弓法,尽管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作为专业演奏者来说,若是不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则是一大憾事,因为在大量的世界名曲中,这种弓法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本身所体现和赋予的表现力。
(2)飞顿弓(FlyingStaccato)当人们迷恋连顿弓的时候,又一种特殊弓法——飞顿弓展现出更加惊人的魅力。
飞顿弓的诱人之处在于,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作品具体表现的需要在快、慢、强、弱之间随心所欲地处理。飞顿弓的演奏以上弓为多,这是因为上弓便于手臂和手腕对弓子的控制。在帕格尼尼协奏曲的华彩乐段以及著名的技巧性作品《莫斯科的回忆》等乐曲片段中,我们听到或看到不少演奏家用飞顿弓演奏,他们从起弓到转接虽然处理方法各有不同,但都显得那么华丽精巧,趣味无穷。在飞顿弓演奏上,无疑要数弗朗西斯卡蒂的音质最美,他真正掌握了依靠弓子本身的弹性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这也是他长期广泛轻松运用该弓法的结果,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飞顿弓实际上是由连顿弓发展而来的,每一弓同样可以奏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音,但这两种弓法的演奏方法及效果却各有特点。前面我们谈到连顿弓的演奏主要靠小臂在紧张状态下向上运动,音与音之间必须有明显的停顿。而飞顿弓的演奏除了与连顿弓要求一致,手臂动作保持连续以外,同时要求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微妙协调来适当减轻每个音的压力,其动作看上去轻巧灵活,声音效果也不像前者一样要求具有严格的瞬间停顿。前者的弓子在运动中始终不离开琴弦;后者每奏完一个音,弓子必须有弹性地稍稍离开琴弦,因此,用飞顿弓奏出的旋律轻松而更有活力。
但是也有很少出现的另一种情况,比如在维尼亚夫斯基第一、第二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中,有几处从高把位下行的飞顿弓旋律是极为漂亮洒脱的。有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而将其改成了一般跳弓,这种对作品的随意处理和演奏上的简单化,实际上丧失了作品本身的音乐内涵。从训练程序上讲,在熟练运用了连顿弓的基础上再练习飞顿弓,可能就会感到更容易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