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对小提琴作品艺术风格的探讨

  小提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从美学角度讲,有抒情风格,有民间质朴风格、优美风格以及热情风格等等。一部作品所具有的或多或少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也可以称之为“…

「真实」对小提琴作品艺术风格的探讨

  小提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从美学角度讲,有抒情风格,有民间质朴风格、优美风格以及热情风格等等。一部作品所具有的或多或少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也可以称之为“风格”,如俄罗斯风格、法国风格、西班牙风格等等。文章从多个作曲家及其创作的小提琴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出发,分别加以论述。

  小提琴作为一件全手工弓弦乐器,它的科技含量之高、文化底蕴之深,再加之小提琴的音色如此优美,表现力丰富多彩,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由于作曲家及演奏者的不同、历史的沿革、地区和地域的差别,从而各自都形成了独特的演奏特点及音乐风格,对各种演奏特点和音乐风格进行研究与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小提琴演奏技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小提琴演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美学的角度看小提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① 抒情风格的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作曲家没有沿袭传统奏鸣曲式的惯例,加上序引或前奏;这支抒情旋律在协奏曲大门刚一打开,就翩然而至,并作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一下子就浸透到人们的心田之中。

  ② 热情风格的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八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十三岁举行首次公开音乐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攻读和声。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维尼亚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870年。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4/4拍,奏鸣曲形式,具有狂想曲的性质,朴素而单纯。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行板,、降B大调、12/8拍,三段体。这个乐章以维尼亚夫斯基的浪漫曲而著名。其主题与伴奏部上行的三连音以及下行的四连音,不仅都同样甜美,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以“优美地唱出”来形容应该十分相称。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2/4拍,回旋曲形式。正如原谱中“吉普赛风格”的指示,曲调十分热情、奔放。这种吉普赛风格洋溢在整个乐章之中,最后在辉煌的音响效果中结束全曲。

  从民族特性的角度看小提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① 西班牙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风格的传统主要是萨拉萨蒂带给我们的。自他于1906年去世后,这些传统已逐渐为人忘记。当代小提琴家把那些西班牙节奏、那个表示“伟大”的洪亮的景象奏得感伤化。尽管西班牙节奏充满激情,但依然保持它的总是那样崇高和庄严的特色。显示技巧的乐章,一般总是奏得过快。演奏这种主题应该永远保持其独特的、有点不受约束的懒散的梦幻般的摩尔人风格。

  其代表作品《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② 法国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法国作曲家(如比才、夏布里埃、拉罗、圣桑)一向喜欢西班牙地方色彩。他们把西班牙地方色彩与他们自己的法国性格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最有名的法国小提琴作品。在确定这些作品中的纯民族万分时要非常小心,因为创作这些作品的许多明显是法国籍的作曲家曾经是瓦隆人或弗兰德人(如贝里奥、莱昂纳、维厄当、依萨依)。在小提琴作品中,首先是圣-桑的作品最明显具有法国风格。在音乐解释方面,法国风格避免任何沉重感,并不追求玄奥的思索。它表现为轻快、清澈和易于理解,像法语一样流畅和优美。它主要靠悦耳的音质产生效果。

  其代表作品《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创作于1863年,是作者题献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而创作的。圣桑对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的高超演奏技艺十分赞赏,于是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与特色。1865年,在圣桑的亲自指挥下,由萨拉萨蒂首演这部作品。小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奥波得・奥尔曾对其学生说过:切分音是这首乐曲的“脊柱”。

  ③ 俄罗斯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品-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关于俄罗斯音乐的风格特点,可以概述如下。这些特点合在一起典范地代表着这样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对其民族来讲,一般一个民族只具有其中一种;激情狂热和梦幻伤感、粗暴和雅致、对生活的厌倦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对立情绪的突然交替变换给俄罗斯音乐带来特殊魅力。这种魅力,使那些熟悉俄罗斯音乐弱点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最能表现这种魅力的首先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俄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打个比喻说,如果演奏家,在孩童时代生活的环境中不包含这些要素,而他又缺乏这些要素的薰陶――总之,如果他本人不是俄国人,则他必须具有很大的改造自己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胜任对其作品的演奏,因此我们很少听到非俄国籍的小提琴家――即使是著名的小提琴家――能把这部作品演奏得令人满意。但是对俄国小提琴家来说,就连不太出名者也能够很容易地“把它奏得很不错”。

  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在基本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在形式和风格上又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音乐艺术是人民生活、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民族的习惯特别是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到演奏当然提琴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是不应该再有什么派别之分的。虽然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几个著名的学派,如意大利诸学派、法比学派、德国学派、俄国学派等,但是这些学派的分歧随着二十世纪国际交流频繁、交通、通讯及电视传播业的发展,逐渐趋于混合――所谓世界“大同”了。但是在演奏风格上,则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局面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以至不同演奏家的文化背景都不同,擅长的方面也各有千秋。

作者: 乐器小编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2580866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