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小提琴还有发音强而有力的特点,通俗的说法就是声音的响度,这并不是一般所谓的响,也不是用重力拉弓或压弓杆而产生的强音,乃是一种特殊的音质,是由于琴弦、琴板、琴箱空气等共振产生的共鸣,使琴声得到适当加强的结果,小提琴演奏家与听众对它的评价往往是强而有力,音色丰满、圆润,一种 优美动听令人神往的感觉。
关于共振和共鸣有译文谈到,音乐与声学是相互独立地发展起来的,他们分别提出了一些非常不同的名词来描述有关概念的含义,这也不足为奇。双方大都取自语言 中的词汇——借用字典中的普通字,以塑造出新的含义,或者造出一些字以适应需要,后来便成为有关的术语了。
由于声学和音乐的用词方面常有交叉,不可避免地 有一些相同名词无形中列入两类用词范围内。但是它们的目的和意思不同,这些名词常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要求的词汇要有精确 的定义。术语的定义一俟科学家们同意后,即纳为“标准”,并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科学家、团体所通用,以期达到统一用法。反之音乐用语的发展并不经过一种正 式的讨论。这也不是说音乐用语是随便的,许多有关音乐的术语虽未有特殊的音乐定义(指与通常含义的区别),但已成为音乐家词汇中有意义的一部分。……物理 学家通常说的共振,是指物体的简正振动方式之一,受到具有相同频率的外施力激发时,在该共振频率的方式下所做的大幅振动。
例如,在木琴的一个杆之下的共振 腔内,空气柱的共振频率和其上振动着的杆的频率相同时,空气柱即做强烈振动。音乐家通常把“余音”的一些附加效果和使乐音响度增大的综合现象称之为“共鸣”。因此,即使振动中弦的频率与小提琴琴身的共振频率并不一致,他却说小提琴“共鸣”了。即使不共振,小提琴琴身也增大了弦的响度,因为它有着比弦本身 大得多的辐射表面。而且弦本身有它自己的“余音”,但会被误认为小提琴琴身的“余音”……。
由于音乐是在一个长时间混响的音乐室内演奏,比在一个普通室内演奏要响,音乐家经常把混响和共鸣两个名词交替使用。……如果一个音乐家说,在一个音乐室内小提琴的“共鸣”,可以肯定地说是响度增强了,音乐室和乐器的“余音”使音质有所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