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制作一把小提琴除了对材质的高要求外,制作过程也十分繁复讲究,从选材到制作成型,其中的程序复杂,工艺讲究,参数精微,要求颇高。制琴师必须选用经过长久风干的云杉,以确保木料的硬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木质的伸缩率。在切割面板材料时,制作师会千方百计保留木料纵直的纹理走向。尽可能使木质纤维走向与面板表面平行。为此,他们不会动用锯子下料,而是用刀劈的方法。因为锯子会将木质纤维锯断,破坏木质的纤维结构,影响面板的硬度,降低面板的声音传导力。
好音质的小提琴面板要求纹理纵直,无疤节无脂囊无修补,中部年轮间距在1.22毫米之间,边部年轮小于3毫米。纹理间距保持在2毫米的面板,音质最好。
背板:当小提琴发音时,由面板、背板和侧板组成的音箱所产生的共鸣,不仅增强了弓弦摩擦振动之声的音量,而且还增加了声音的厚度。使音质更加圆润饱满,更加清晰明亮。更加悦耳动听。
曾经有人做过如下的实验,将小提琴的背板换成木条。结果音量锐减,音质单薄散乱。足见背板在小提琴声音共鸣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背板材料的厚薄,是否与面板相匹配,都会直接影响小提琴的音质。
弧形结构:意大利的古典小提琴制作师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都会在弧形结构上反复试验,以期寻求最佳音质效果。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更喜欢比较平坦的弧形结构,结果使声音更加洪亮。”他“使琴板的弧度较早地从嵌线处就开始逐渐隆起。使琴板中间的弧度变得较宽、较平坦。这样,琴板的振动面积增加了,因而琴的声音更加有力,音量也更大。”
尼可洛·阿马蒂早期制作的小提琴弧形较高,振动面积小,小提琴的音质比较滋润柔和,但声音缺乏深度和力量。这种音量不大的小提琴,适应了17世纪小规模的官廷和教堂演奏的需要。但随着音乐厅的出现,演奏规模扩大,客观上需要大音量的小提琴。所以,阿马蒂在晚年的小提琴制作工艺中,降低了小提琴的弧形结构,使小题琴的音质变得浑厚有力,极具穿透力。后来,尼可洛·阿马蒂的儿子又将小提琴的弧形结构作了新的修改,使小提琴的音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英国现代制琴师约翰·迪尔沃思热衷于复制古典名琴,最让他着迷的就是小提琴的弧度结构,他认为这才是影响小提琴音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